入春水厄如王蒙,鬓丝轻飏茶烟风。
佳辰解禊晴景里,一桁浮岚低著水。
人生安得追羡门,太清抗手接飞裙。
夙好殷勤回故步,酒香草碧鹃啼墓。
知吾曹不讵复来,傍湖亭馆看流杯。
山茶初开大于碗,柳外歌船催蜡板。
娇莺雏燕度桥西,凝望何人控月题。
若个当年花鸟使,楼上垂垂帘影四。
呼童着意擘吴笺,为君重赋兰亭篇。
【注释】上巳:古称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禊事:古代风俗,以夏至后第一个戊日为“中和节”,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以除不祥,谓之修禊。
顾丈:作者的朋友顾文荐。月田墓:指顾文荐的墓地。修禊事:指在湖上举行修禊仪式。杨铁崖:即杨慎。花游曲:杨慎所作《词谑》中的一首。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和友人同游杭州西湖时所作,写他们在湖上举行修禊仪式的情景,并借用杨慎《花游曲》韵调,赋诗作乐。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也流露出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联点出时间是在上巳日,即重午节。诗人以“如王蒙”比喻湖水之浑浊,以“鬓丝轻飏茶烟风”形容春风拂面之微凉,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
颔联写清明时节举行修禊仪式的情景。这里用“一桁浮岚低着水”来形容山水之间的景色,给人一种恬静、和谐的感觉。
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世间没有能够追忆羡慕门的人,就像太清抗手接飞裙一样虚幻难求。这里的“太清”指的是仙境,而“飞裙”则是指仙女的飘带。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尾联则是对前文的回应。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一同来到湖畔亭馆,饮酒赏景的场景。他看到山茶花开得比碗还要大,柳树外的歌船催赶着蜡板,仿佛要催促春天尽快过去。
五、六句描绘了一幅春夜的美景。娇莺雏燕飞过桥西,月光下凝望着远方的身影;若个当年花鸟使,楼上垂帘的影子四散开来。这里的“当年花鸟使”指的是顾文荐,而“楼上垂帘的影子四散开来”则暗示了诗人对顾文荐的回忆和思念。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呼唤童儿仔细地书写吴笺,为友人重赋兰亭篇。这里的“兰亭篇”指的是杨慎的《花游曲》诗,而“重赋”则是指重新创作这首词。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他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