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寻吴羌山,孤峰拔云起。
齐书名吴差,定复传讹耳。
并邑俯鳞鳞,石路蹑齿齿。
下有织帘居,清风被闾里。
先生值衰季,攘敚中所鄙。
老惟守遗经,殁但醊寒水。
荒祠傍社公,惜哉尘满几。
茂宰初下车,行将树逸轨。
筑堂增高明,怀贤式浮靡。
我为歌神弦,再拜执笔俟。

【注释】

登吴羌山谒织帘先生祠:登上吴地的羌山,谒见织帘先生的祠堂。

言寻吴羌山:寻找吴地的羌山。

孤峰拔云起:山峰孤立,直插云端。

齐书名吴差:齐国在《尚书》中误称吴为“越”,后来改正了这一错误。

定复传讹耳:一定又传错了吧。

并邑俯鳞鳞:周围的小城邑低矮而密集。

石路蹑齿齿:石质的路像牙齿一样错落有致。

下有织帘居:下面有个织布的人家。

清风被闾里:清风给邻里带来了清凉。

先生值衰季:先生处于衰败的时代。

攘敚中所鄙:攘斥世俗所鄙弃的东西。

老惟守遗经:年纪大了,只守住那些遗留下来的经书。

殁但醊寒水:死了,只有寒水相伴。

荒祠傍社公:荒凉的祠堂旁边是土地庙。

茂宰初下车:年轻的县官刚到任。

行将树逸轨:打算树立一条新的规矩。

筑堂增高明:修造堂屋,使高亮如日。

怀贤式浮靡:怀念贤才,崇尚浮华。

我为歌神弦:我来歌颂神灵的音乐。

再拜执笔俟:恭敬地跪下,等待书写。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吴地某山祠的七律诗。

全诗前六句写登山游览所见,后四句写谒祠感想。

开头两句写登山游览所见。首句写登山,次句点题,写登山的目的。“孤峰拔云起”,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山势突兀峥嵘之状,使人感到它仿佛是从云层里拔出来的一样。接着写登山的路径,“齐书名吴差”,意思是说在《尚书》里把吴国误作“越”国了。这句诗既与上句呼应,又是对齐、晋两国的比况。

第三句“定复传讹耳”,是说自己要纠正这种讹误。

第四句“并邑俯鳞鳞”,写周围的城镇,像鱼鳞一样排列着,十分密集。这和前面写的山势,都有一种气势。

第五句“石路蹑齿齿”,进一步写山中的道路,好像人的牙齿,错落有致,十分有趣。

第六句以下四句,写祠中所见。“下有织帘居”,“清风被闾里”,“先生值衰季”,“老惟守遗经”。这几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诗人在叙述自己游览时所看到的景物,实际上却是诗人在抒发他对织帘先生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谒祠时的感想:“先生值衰季,攘敚中所鄙。老惟守遗经,殁但醊寒水。”这两句诗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慨。“先生值衰季”,是指先生所处的时代已经衰落了,“攘敚中所鄙”,是说世俗的人们看不起先生,“老惟守遗经”,则是说他年事已高,只能守住这些遗留下来的经书,“殁但醊寒水”,则指他死后只有寒水相伴,没有后世的知音来悼念他。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含蓄,风格清新秀丽,不拘一格而又浑然一体。

此诗前六句写登吴羌山所见,意在表现作者对山川风光的喜爱;后四句写谒祠感想,意在抒写作者对吴羌山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