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黄叶中,闲以修筠裹。
般若本非台,蒲团销七个。
乞我佛前灯,中宵吉祥卧。

【注】般若:梵语“Piññajñā”,意译作“智慧”,即“通达”或“彻见”真理。

精庐:精舍,指佛寺。黄叶:泛指凋落的秋叶。修筠:修长的竹子。般若台:即般若阁,佛教建筑。蒲团:僧徒坐禅时所用垫子。七个:佛家数词。吉祥卧:佛教称睡为“卧”,卧而得吉祥者,谓得佛庇佑。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寺庙中看到的景象。全诗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写诗人在寺庙中的所见。他看到寺庙中有许多落叶,而这些落叶正是秋天的象征。第二句则是对这景象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将落叶比喻为修长而坚韧的竹子,这既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第三句则是对般若台的描述。般若台是佛教建筑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佛教的智慧和悟性。诗人在这里用“非台”来强调般若台的本质,即它并不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建筑,而是一种精神象征。最后一句则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诗人通过乞求佛前的灯来照亮自己的心灵,暗示了自己对佛学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在中宵(深夜)得到佛祖的庇护以获得吉祥的愿望。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引用,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