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山顶湿云堆,噤㾕桃花出废台。
万顷吴波摇积翠,春寒来似越兵来。
楞伽山顶湿云堆,噤㾕桃花出废台。万顷吴波摇积翠,春寒来似越兵来。
注释:
- 楞伽山:又名上方山,位于苏州市西南,因山顶有楞伽塔而得名。
- 废台:指已荒废的姑苏台,位于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所筑,可远眺太湖。
- 吴波:指太湖水。
- 禁㾕(shěn):闭门寒颤,形容桃花在寒风中含苞颤动的样子。
- 越兵:指古代南方国家的军队,此处比喻春天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厉鹗于雍正十二年(1734)春所作,当时作者客游吴下,诗中描绘了从石湖泛舟往横塘途中所见之景。首句“楞伽山顶湿云堆”,形象地描绘了楞伽山山顶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噤㾕桃花出废台”则通过描述桃花在料峭春寒中颤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次句“万顷吴波摇积翠”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意境,将吴波与积翠相呼应,形成一幅宽广的水墨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景之中。然而,末句“春寒来似越兵来”又巧妙地以“越兵”喻指春天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初现时的寒意的微妙感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厉鹗作为清代著名诗人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