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高处看云奔,银竹千条挂昼昏。
不道去年池水竭,碎萍犹未浸篱根。
在清代厉鹗的《梅雨经旬得遣怀绝句六首》中,第一首的诗句为“小楼高处看云奔,银竹千条挂昼昏。”,译文为:我站在高楼之上眺望云彩奔腾而过,银色的竹竿垂挂着仿佛黄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小楼高处看云奔:描述了诗人站在一个高楼上,远眺天空中的景象。在这里,“小楼”可能指的是一座小型的建筑或者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高处”则表明了诗人的视角非常开阔。而“看云奔”则传达了一种动态的感觉,云彩如同有生命一般,在天际自由奔跑。这个描述让人联想到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 银竹千条挂昼昏:进一步描写了云的形状和颜色。这里的“银竹”可能是指那些细长且银白色的竹子,它们在白天被阳光照射,显得格外明亮。而“挂昼昏”则描绘了云在黄昏时分的样子,它们挂在天空中,给大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又美丽的色彩。
- 不道去年池水竭: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某个时间的感慨。这里的“池水竭”可能指的是一个池塘或湖泊,而“不道”则表示诗人并不知道或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这句诗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变迁,以及人们对于这些变化的无奈与感叹。
- 碎萍犹未浸篱根: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这里的“碎萍”很可能是指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而“未浸篱根”则意味着这些浮萍尚未接触到岸边的土地。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但又稍显脆弱的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哀愁并存。
- 欲出并无下泽车:表达了一种渴望摆脱束缚的心情。这里的“欲出”可能是指想要离开当前的状态或环境,而“无下泽车”则可能意味着没有适合的工具或条件来支持这种离开。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无奈却又迫切的情绪,让人感受到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向往。
- 棼丝不断檐前瀑:描绘了一场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棼丝”可能指的是纷乱的线条或纹理,而“不断”则表达了这种纷乱状态的持续性。而“檐前瀑”则是指瀑布位于建筑物的屋檐之前,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瀑布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 如在匡山读故书:表达了一种静谧的学术氛围。这里的“匡山”可能指的是一处名胜古迹或文化地标,而“读故书”则可能意味着沉浸在古籍或经典著作的学习之中。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人们在匡山上阅读古籍或经典作品,享受着知识的乐趣和内心的平静。
- 龙公一掬破悭多:形容龙公慷慨解囊的情景。这里的“龙公”可能指的是一个富有或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一掬破悭多”则形容这个人慷慨大方,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他人。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形象,传递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和美好情感。
- 即渐空原展绿波: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自然风景画卷。这里的“空原”可能指的是辽阔的原野或空旷的土地,而“展绿波”则形容了绿色植物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的景象。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一面,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梅雨经旬得遣怀绝句六首 其一》不仅展示了厉鹗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释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而更加欣赏这位清代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