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龙鳞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
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
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
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借银杏树的“龙鳞”“鸭脚”“双干”等特征,描绘出银杏的形貌,抒发了作者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首联写银杏树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颔联写银杏树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颈联写银杏树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尾联写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

【答案】

不见龙鳞近香

佛 ,犹存鸭脚覆僧廊。

①龙鳞:指银杏树枝条上的鳞片。②香:指佛香,即银杏树散发的清香,喻意佛香。③“犹存”:指银杏树还保留着过去的痕迹。④“僧廊”:指僧舍前院的走廊。

⑩十围空洞潜魈魅:形容银杏树树干粗壮,有十个圈(圆周长)大,空洞内藏匿着鬼神(比喻虫害)。

②双干生枯饱雪霜:形容银杏树两干挺拔,饱经风霜。

③影小吴王曾緤马:比喻银杏树的树干细长,像吴王当年在宫中乘马时的样子;又比喻其影子细小。④凉多吉甫定移床:比喻银杏树枝叶茂密,遮蔽阳光,使地面温度降低,如同古人把床移到树下一样。⑤“吉甫”:《诗经·小雅·斯干》中有“吉甫作诵,于胥乐兮”句,《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昔文公与其母离于衡雍,而宫之奇知之。……及悼王崩,郑人将伐陈,宫之奇谏曰:‘不可。夫虞、虢之路,夏通而冬闭,商可也。’……”故“吉甫”借代诗人自居。⑥“敧床”:古代床是曲尺形的,床面倾斜时,床的一端就高于另一端。这里比喻枝叶茂盛,遮蔽阳光。⑦“敧床”:古代床是曲尺形的,床面倾斜时,床的一端就高于另一端。这里比喻枝叶茂盛,遮蔽阳光。⑧“寒露”:指初秋时节,天气转凉。⑨“比”,比较。⑩“招棠”:招魂的棠梨树,传说屈原死于江上,他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屈原的灵魂化为一只神鸟,飞到棠梨树上叫唤。

⑩见《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纷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银杏树的形貌和姿态,赞美了它的高洁品质,抒发了诗人对银杏树的喜爱之情。

首联写银杏树近佛香、犹存鸭脚覆僧廊。首句“不见龙鳞近佛香”一句写银杏树的枝叶覆盖住了佛像,使人看不见它,只能闻到阵阵佛香。次句“犹存鸭脚覆僧廊”写银杏的枝干粗大,像鸭子的长脚覆盖在僧人住的殿堂前,这两句用“不见”“犹存”两个词,写出了银杏树与佛香的密切关系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颔联写银杏树十围空洞潜魈魅,双干生枯饱雪霜。颔联从树叶的形态来写银杏树。“十围”是指银杏树树干粗壮,有十个圈(圆周长)大。“空洞”是指树干中间空着的地方,好像一个空洞,里面藏着鬼神。“潜魈魅”意思是像鬼魅一样在树木的空穴里潜伏。“双干”是说银杏树的主干挺拔、粗壮、直立,就像两棵大树并排站立一样。“生枯”指的是银杏树虽然长得高大,但生命力却十分脆弱,经受不住风吹雨打和岁月侵蚀,因此显得有些枯萎。“饱雪霜”则是指银杏树在冬天的严寒中顽强地生长着,不怕冰雪侵袭。

颈联写银杏树影小吴王曾緤马,凉多吉甫定移床。“緤马”是古代的一种装饰物,形状像马,由皮革制成,上面有各种花纹或文字。这两句的意思是银杏树的影子很小,就像吴王当年乘坐的马车时那样,而银杏树的阴凉处却有很多鸟儿栖息。“凉多”是说因为银杏树的阴凉处很多,所以使得周围的气温都降低了。“吉甫定移床”则是说由于银杏树的阴凉处很多,所以连古人用来睡觉的床都被移动到了那里。

末联写孤根已是千年后,怊怅无人比召棠。“孤根”是指只有一根的银杏树,象征着孤独、寂寞,没有依靠,因此更加显得珍贵和美丽。“怊怅”是惆怅的意思。“无人比”是没有人能够和它相比拟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银杏树已经经历了一千年的时间,但它依然孤独地生长着,让人感到惋惜和痛惜。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没有人能够和它相提并论,就像历史上那些被人们传颂的英雄人物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