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啭莺阑百舌催,游人犹向此山来。
双亭半倚林萝出,一壑中分紫翠开。
笑挽风光归健笔,醉邀湖影入深杯。
平生野服宜春服,惹得松花竹粉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百啭莺阑百舌催,游人犹向此山来。
  • 注释:百啭莺啼声中,百舌鸟的叫声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尽管如此,游客们仍然纷纷来到这山林之中。
  • 译文:在鸟儿欢快的歌声和百舌的催促声中,我们来到了这里,游客们依然纷纷前来。
  1. 双亭半倚林萝出,一壑中分紫翠开。
  • 注释:两座亭子半隐于林间,宛如从树萝中伸出。一条壑谷中间,紫色的翠绿被分开。
  • 译文:两座亭子半藏在茂密的树林中,仿佛是从树萝中伸出。一条山谷中,紫色的绿色被分隔开来。
  1. 笑挽风光归健笔,醉邀湖影入深杯。
  • 注释:我笑着用手中的笔捕捉这风景,用酒邀请湖中的倒影进入酒杯。
  • 译文:我用手中的毛笔捕捉这迷人的景色,用美酒邀请湖中的倒影进入酒杯。
  1. 平生野服宜春服,惹得松花竹粉回。
  • 注释:我的一生都穿着朴素,但春天的服装却更合适。这引起了对松花和竹粉的思念。
  • 译文:我一生都穿着朴素的衣服,但对于春天的服装来说更为合适。这让我对松花和竹粉产生了一种怀念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林的美景和诗人在其中的愉悦心情。首句通过“百啭莺”与“百舌”两个意象,传达了春天到来的消息,同时暗示了游客对这片山林的喜爱。次句“双亭半倚林萝出”,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优美位置和自然之美。第三句“一壑中分紫翠开”进一步展现了山谷中的景致,紫色和绿色的交融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第四句“笑挽风光归健笔,醉邀湖影入深杯”表达了诗人用笔捕捉美好瞬间,用酒唤起回忆的情感。最后一句“平生野服宜春服,惹得松花竹粉回”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怀念,以及这种美景激发出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