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湖凉思不胜飘,路转青林接野桥。
游女能来秋照影,篙师解事小停桡。
风过残苇疏还响,云衬晴峰淡欲消。
却为流连忘日暮,醉中翻觉水天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诗的原文如下:
舟泊西林桥同吴尺凫作
里湖凉思不胜飘,路转青林接野桥。
游女能来秋照影,篙师解事小停桡。
风过残苇疏还响,云衬晴峰淡欲消。
却为流连忘日暮,醉中翻觉水天遥。
译文:
在西林桥下停船,我与吴尺凫一同作客。
湖水清凉,让人心旷神怡,不禁让人飘飘然。
道路转向青林,我们到达一座野桥前。
秋天,美丽的女子在桥上投下倩影。
渔夫懂得如何操作小船,轻轻地划动船桨。
风吹过稀疏的芦苇发出沙沙声,白云衬托着晴朗的山峰渐渐消失。
我因为留恋这美景而忘了时间,直到天黑才回船。
在醉酒之中,我突然觉得水面和天空似乎很远。
赏析:
1. 开头两句:
“里湖凉思不胜飘,路转青林接野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停船后的感受。”里湖”指的是位于某个地区内部的湖泊,而”凉思”可能是指诗人因湖边凉爽的天气而感到的思绪飞扬。”不胜飘”表达了诗人无法自控的思绪以及由此产生的轻盈感。”路转青林”暗示了道路的变化,从陆地转入了森林地带,而”野桥”可能是指一个自然形成的桥梁,而非人工建造。
2. 中间两句:
“游女能来秋照影,篙师解事小停桡。” 这里,诗人通过提及游女和篙师的动作进一步描绘了场景。诗人看到秋日里女子的身影在水中倒映,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而篙师懂得如何操控船只,使船在水面轻轻滑行,这种技巧使得旅程更加愉快。
3. 后面两句:
“风过残苇疏还响,云衬晴峰淡欲消。” 描述了风过芦苇和云彩在晴朗山峰上逐渐消散的景象。这里的“风过残苇”可能是指微风轻拂芦苇时所发出的沙沙声,而“残苇疏还响”则描绘了这种声音的持续存在。”云衬晴峰淡欲消”则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与山峦之间的相互作用,云彩仿佛正在逐渐融入山峰之中。
4. 结尾两句:
“却为流连忘日暮,醉中翻觉水天遥。”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因陶醉于美景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流连忘日暮”意味着他完全沉醉在美景中,以至于忘记了天色已晚。”醉中翻觉水天遥”可能是指尽管身处近水之地,诗人却感觉水面与天空似乎遥远,这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里湖景色的喜爱和对其中自然美的感受。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以及对人物动作的捕捉,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