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尾能为寂寞游,恰经野渡有渔舟。
过桥溪水斜风急,带雪僧房落日幽。
世外话销商陆火,林中春在木棉裘。
平皋鹤叟今何处,吟望寒山共点头。
【注释】
- 腊尾: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月,这里指冬末。
- 寂寞游:独自在野外漫游。
- 野渡:荒野上的渡口。
- 商陆火:即“商陆花”,一种有毒的植物,其花可作中药用,古人常用来比喻奸佞之徒。
- 林中春:春天在树林中。
- 鹤叟:鹤鸣的老人,这里指隐居的人。
- 吟望寒山:指隐居的人站在高高的山上吟诵诗句。
- 寒山:山峰的名字,常被用来象征隐士。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以雪后为背景,带领读者领略了北郊一带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首联“雪后同耕民泛舟北郭游一僧舍颇尽幽趣”描述了冬日的田野景象。大雪覆盖了大地,农民们一起乘船游览北郊,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僧人的幽静生活。
颔联“腊尾能为寂寞游,恰经野渡有渔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感受。他独自一人在野外漫步,经过一个渡口时,偶然发现了一只渔船。这个细节增加了诗的动态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
颈联“过桥溪水斜风急,带雪僧房落日幽”则描绘了诗人与僧舍之间的互动。他渡过小溪,看到了一位僧人在落日的余晖下静静地读书。这一场景显得非常安静和祥和,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尾联“世外话销商陆火,林中春在木棉裘”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商陆火”指的是一种毒草,用来比喻奸佞之人;而“木棉裘”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平皋鹤叟今何处?吟望寒山共点头”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感叹自己已经离开了那片山林,现在只能在高处吟诵诗句,与高山相望。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前面的诗句,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