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河斜影落风林,独掩柴关露气深。
好月不嫌迟照坐,已凉何恨早摊衾。
事过唐肆空求马,迹类寒枝未稳禽。
为报东阳山水道,安排烟翠待清吟。

【注释】:

七月十七夜对月时将之婺州:七月十七日夜晚,对着月亮的时候要前往婺州。

绳河斜影落风林,独掩柴关露气深:绳河东边的树影斜斜地映在风中的树林里,独自关闭的柴门,早晨的露水还很深。

好月不嫌迟照坐,已凉何恨早摊衾:好的月亮不会嫌弃迟到的光照亮我坐着,已经凉爽了何必遗憾早早地铺好了被子。

事过唐肆空求马,迹类寒枝未稳禽:事情过去了只空求一匹马,踪迹像寒枝上的鸟儿还未稳定。

为报东阳山水道,安排烟翠待清吟:为了回报东阳的山水道路,准备着烟雾翠绿等待清新的吟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七月十七日夜对月之时,将之婺州(即婺源)。此诗是写于诗人赴江西途中所作。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说理,尾联抒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高远。

首句“绳河斜影”,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出此行的背景。“斜影”指月光斜射的影子,也暗喻作者此时的心情。“风林”指树林,这里借指自己的住所。“独掩柴扉”,“独”字写出了孤独之感,“掩柴门”则表明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想去应酬什么。“露气深”,说明夜已很深了,而作者还在睡觉。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正是这些细节描绘出了诗人当时孤寂的心境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好月不嫌迟照坐”,诗人以“好月”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胸怀。这里的“迟照”并非指月色昏暗不明,而是暗喻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暗示着自己虽有志于功名却屡遭挫折,如同晚照的明月一般被世人所忽视和冷落。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一切。“已凉何恨早摊衾”,这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心态。既然已经凉了,那么何必怨恨早早地铺好被子呢?这里,“凉”可以理解为环境或心境的寒冷,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失意和无奈,但无论哪种理解,都强调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豁达和乐观。“事过”“已凉”二字,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最后两句“事过唐肆空求马,迹类寒枝未稳禽”,诗人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唐肆”指的是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时的长安城,而“寒枝”则是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庄周梦为胡蝶的故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事情过去了只能空求一匹马(比喻希望渺茫),足迹像寒枝上尚未稳定的鸟儿一样(比喻处境不稳定)。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安和迷茫,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