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披衣起晓鸦前,月落春空柳映船。
半醉半醒行乐客,不晴不雨养花天。
尧时甲子今重见,唐世清明此尚传。
偷得湖边成信宿,向人夸道是顽仙。
《晓行苏堤作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清晨行于苏堤上所见之景的古诗。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 乍披衣起晓鸦前:
- 刚起床,在清晨的光线中被唤醒,乌鸦已经开始在屋外啼叫。
- 描述的是诗人在清晨醒来,被乌鸦的叫声唤醒的情景。
- “乍”字表现了诗人的突然起床,而“披衣”则展现了诗人匆忙起床的样子。
- 月落春空柳映船:
- 随着月亮的落下,春天的景色显得空旷,柳树的影子倒映在船上。
- 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春日的空旷和柳树倒影在水面上的美景。
- “月落”和“春空”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春天的空旷。
- 半醉半醒行乐客:
- 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状态,既不完全清醒也不完全醉酒。
- 反映了旅途中的轻松和愉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旅行的态度。
- “半醉半醒”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某种状态,可能是对生活的某种态度或体验的描述。
- 不晴不雨养花天:
- 描述了天气的状况,既不晴朗也不下雨。
- 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的无奈,同时也有对自然的欣赏。
- “不晴不雨”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气候条件,即既不晴朗也不下雨,这样的天气为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尧时甲子今重见:
- 提到了历史上的尧年(甲子),现在又重新出现了。
- 反映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重访,同时也可能包含了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
- “尧时甲子”指的是古代的一个特定年份,而“今重见”则表达了这一年份再次出现的情况,引发了对过去的思考和感慨。
- 唐世清明此尚传:
- 提到了唐代的清明时节,这个习俗至今仍被传承。
- 强调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即扫墓祭祖的活动。
- “唐世清明”指的是唐代时期清明节的习俗,而“尚传”则表明这种习俗至今仍然被人们所遵循。
- 偷得湖边成信宿:
- 描述了诗人在湖边的住宿情况,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得以在湖畔休息过夜。
- 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他在湖边获得了一个舒适的夜晚。
- “偷得”一词带有些许俏皮和意外的意味,而“湖边成信宿”则描绘了诗人在湖边的住宿经历,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他在湖边获得了一个舒适的夜晚。
- 向人夸道是顽仙:
- 描述了诗人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经历,认为自己像是一位仙人。
- 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旅途经历的自豪和自信。
- “夸道”意味着讲述或展示,而“顽仙”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豪迈和不羁。
该诗通过对苏堤上早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以及历史的一种感悟和赞美。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