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栖谁再搆,妃子有前踪。
竹影思遗帔,泉根没废钟。
饭馀香印断,樵罢漆灯逢。
剩得啼乌在,年年怨此峰。
注释:
- 禅栖谁再搆,妃子有前踪。
- 竹影思遗帔,泉根没废钟。
- 饭馀香印断,樵罢漆灯逢。
- 剩得啼乌在,年年怨此峰。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诗中描述了他游览慈云岭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
首联“禅栖谁再搆,妃子有前踪。”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禅宗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妃子的怀念。这里使用了典故,将佛教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于禅宗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敬仰。
颔联“竹影思遗帔,泉根没废钟。”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看到的景象。这里,竹影和泉水都与佛教有关,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文化的崇敬和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颈联“饭馀香印断,樵罢漆灯逢。”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的日常生活。这里的“饭”、“香”等词语都与佛教有关,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生活的体验。而“樵罢”则暗示了作者已经离开了寺庙,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尾联“剩得啼乌在,年年怨此峰。”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慨之情。这里的“啼乌”指的是乌鸦,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怨此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抱怨。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游览慈云岭时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典故和语言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