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琴堂住,天凉抱病归。
偶游嗤索米,临别感传衣。
社鼓闻茅店,溪春隔竹扉。
心期还不负,久薄世轻肥。
【诗句注释】
十日琴堂住:十天前我住在琴堂。
天凉抱病归:天气凉爽,身体不适,只好回去。
偶游嗤(chī)索米:偶然来到西湖边吃些饭食,以解饥渴。
临别感传衣:临别之际感慨颇多,想将此衣赠人。
社鼓闻茅店:听到附近村庄传来打鼓声,那是社日的鼓乐。
溪春隔竹扉:春天来临,小溪潺潺流水,隔着竹门听去,别有一番风味。
心期还不负:心中期待着不辜负你的期望。
久薄世轻肥:长时间过着浮华的生活,被世人轻视。
【译文】
在琴堂住了十天,因为天气凉爽便生病回家了。
偶然来到西湖边吃些饭食,以解饥饿。
临别时,我感慨万分,想把这件衣服送给别人。
听到附近村庄传来打鼓声,那是社日的鼓乐。
春天来临,小溪潺潺流淌,隔着竹门听去,别有一番风味。
心中期待着不辜负你的期望。
长久地过上奢华而浮华的生活,被世人轻视。
【赏析】
本诗作于元朝至顺年间,是诗人与友人张梁友先生在杭州分手后写下的一首留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首联“十日琴堂住,天凉抱病归”描绘了诗人在琴堂住了十天,由于天气凉爽,身体不适不得不回家。这里的“十日琴堂住”既指诗人在琴堂居住的时间,也可理解为诗人在琴堂中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天凉抱病归”则表明诗人因天气凉爽而感到不适,只得回到自己的住所。这里的“抱病”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身体状态,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颔联“偶游嗤索米,临别感传衣”,诗人突然想起曾在湖边吃过饭,并感叹自己即将离开此地,想要把衣服送给朋友。这里的“偶游”和“临别”都表现了诗人与张梁友先生的短暂相处。“嗤索米”和“传衣”则是诗人在临别之际想到要送朋友一件衣服。这里的“嗤索米”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湖边吃些饭食,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湖边找到了一种食物。而“传衣”则是指诗人想要把衣服送给朋友,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
颈联“社鼓闻茅店,溪春隔竹扉”描绘了诗人听到附近村庄传来打鼓声,看到小溪两岸的景色,以及隔着竹门听到溪水的声音。这里的“社鼓”和“溪春”都是诗人感受到的自然美景。而“闻茅店”和“隔竹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张梁友先生的分离场景。这里的“闻”、“隔”都表现了诗人与张梁友先生的分离之感。
尾联“心期还不负,久薄世轻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张梁友先生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这里的“心期”和“久薄世轻肥”都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心期”指的是诗人对张梁友先生的感激之情,而“久薄世轻肥”则表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更加自由的生活。
这首留别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杭州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