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辰风日美,闲客此闲行。
竹暗青藏磴,江春绿抱城。
唐钟随火去,宋牒与苔平。
鹤背茅君下,应悲世几更。

兹辰风日美,闲客此闲行。
竹暗青藏磴,江春绿抱城。
唐钟随火去,宋牒与苔平。
鹤背茅君下,应悲世几更。


赏析:
《七宝山三茅观同人春望》是南宋时期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春天游览七宝山三茅观时所见美景和所感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兹辰风日美”,首句即点明了时间背景和自然气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美好的基调。“闲客此闲行。”则表明诗人以闲适的心情,漫步于山水之间。这里的“闲客”不仅是对诗人自身心境的一种写照,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某种超脱或淡然态度。

“竹暗青藏磴”和“江春绿抱城”两句,分别描绘了三茅观内外的自然环境。“竹暗青藏磴”,暗示着山路幽深,竹林茂密,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江春绿抱城”,则描绘了江水与城市相拥的情景,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城市画卷。

“唐钟随火去,宋牒与苔平。”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历史沧桑。唐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无踪,而宋牒却与岁月的变迁和谐共存,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历史的短暂,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流转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鹤背茅君下,应悲世几更。”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这里用“鹤背”象征高洁的仙人,“茅君”则是诗人的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忧虑和感慨。“应悲世几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间沧桑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的自然美、历史感和情感表达,都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充满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