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消暑,暑消幽洞边。
佛栖深作屋,仙遇别为天。
乳滴絺衣冷,泥行竹杖便。
青林通别窦,赤日更凄然。

这首诗是作者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酷暑难耐的时候,模仿唐代诗人白居易《效陶潜体》中的四首诗,以表达他对夏日消暑的向往和无奈。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何处堪消暑?
  • “堪”:能够,可以
  • “消暑”:消解炎热之意
  • “何处”:哪里
  • “堪”:可以、值得
  1. 暑消幽洞边。
  • “幽洞”:深邃、寂静的地方
  • “幽”:幽深的
  • “消”:消除
  • “暑”:炎热
  1. 佛栖深作屋。
  • “栖”:居住、栖息
  • “深”:深远、深邃
  • “作屋”:建造房屋
  1. 仙遇别为天。
  • “仙”:仙人、神仙
  • “遇”:相遇、相逢
  • “别为天”:分别成为不同的境界或空间
  1. 乳滴絺衣冷,泥行竹杖便。
  • “絺”:一种细薄的丝织品,即细布
  • “滴”:水滴落下的样子
  • “絺衣冷”:用细布制成的衣服被水滴打湿后变得凉快
  • “泥行竹杖便”:泥泞中行走时,竹杖变得轻便易行
  1. 青林通别窦,赤日更凄然。
  • “青林”:青色的树林
  • “通”:相通、相连
  • “别窦”:分开的洞穴
  • “赤日”:红日,太阳光强烈
  • “更凄然”:更加凄凉、寒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广陵夏日的炎热和人们对消暑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何处堪消暑?”、“暑消幽洞边。”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乳滴絺衣冷,泥行竹杖便。”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