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岸停孤艇,青山对殡宫。
平生腹痛语,今日泪痕中。
子守书无失,人嗟命不融。
凌云埋可得,地下傲三公。
亡友吴绣谷墓下作
赤岸停孤艇,青山对殡宫。
平生腹痛语,今日泪痕中。
子守书无失,人嗟命不融。
凌云埋可得,地下傲三公。
【注释】
《题吴生画像》:赤岸:指墓地。“赤岸”为地名,即今江苏常熟东南的虞山,因山上多赤色沙土而得名。吴绣谷,字元叔,明末清初文学家、画家。墓在今江苏常熟东南的虞山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顺治九年(1652年)冬在吴绣谷墓下的有感而作。诗中以墓前之景,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身对生死、命运等哲理性的思考。
首联写墓前景象,点出时间与地点。“赤岸停孤艇”,描绘出诗人在墓前独自停留的凄凉场景。“青山对殡宫”,则进一步强调了墓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颔联转入主题,表达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平生腹痛语,今日泪痕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他曾经与亡友共度患难,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如今却只能通过回忆来怀念他们。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诗人,使得他的泪水在脸上流淌。
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子守书无失”,意味着亡友的儿子要牢记父亲生前所教的学问和品德,不辜负父亲的教诲。同时,“人嗟命不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感叹自己的命运如此艰难坎坷,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尾联再次回到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凌云埋可得,地下傲三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敬仰之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亡友一样,在地下也能傲视天下,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
整首诗通过对墓前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亡友无尽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生命、死亡、命运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