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经内相忧谗地,又见伊川钩党年。
天地无私容放逐,山川有幸遘才贤。
黔江南映牂牁月,僰道西浮越巂烟。
犹有物华堪纪异,海棠香足荔枝鲜。

【注释】

过涪州:经过涪州。内相:宰相,此指李德裕。谗地:指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宰相李德裕贬为崖州司马的“流放之地”。钩党:指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因反对宦官、藩镇割据而遭贬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黔南:指黔江一带。牂牁:古郡名,今属贵州。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越巂:今四川西昌市。

【赏析】

《过涪州》是一首七绝诗,作者自述谪居黔中,途经蜀中。诗分四段,前两段抒发自己被贬后的感慨;后两段写旅途所见景物,寄情于山水之中。

首句“才经内相忧谗地,又见伊川钩党年。”诗人自叙贬谪之由。内相:唐朝官署名,即中书省。李德裕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因党争受贬,先为崖州司马,再贬为雷州长史,最后被流放到荒蛮之区——海南岛,所以这里用“内相”二字来称自己的遭遇。谗地:指李德裕在会昌五年(845年)因党争受贬的流放之地。伊川: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乡洛阳东郊的伊阙山。白居易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因上书论政触怒权臣,被贬为江州司马,所以此处以白居易比自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斗争的不满及自身不幸遭遇的愤慨之情。

颔联“天地无私容放逐,山川有幸遘才贤。”颈联“黔江南映牂牁月,僰道西浮越巂烟。”尾联“犹有物华堪纪异,海棠香足荔枝鲜。”诗人在贬谪途中,既感叹时运不济,也庆幸自己仍能继续作诗,表达出对生活的积极向往。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生动地描写了贬谪中的艰难处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乐观与豁达。全诗结构严谨,感情真挚,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