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求仁而得仁,公已大成虽死何憾;
易家哭为路哭,吾将安仰并恸其私。
【注释】
- 哭挽玉帅 :作者在《哭挽玉帅》一诗中为玉帅写的挽词。玉帅,指玉林(今广西玉林市)节度使李光弼,曾于安史之乱时与唐朝军队联合抗击叛军。
- 公已大成:指李光弼功成名就,事业已臻极顶。
- 易家哭为路哭:易姓之家因李光弼的死而哀痛。
- 吾将安仰并恸其私:我怎么能仰视并哀悼他的私事。
【赏析】
这首挽诗作于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诗人任左拾遗。这首诗是作者为被贬官的李光弼写的挽歌。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李光弼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首二句写李光弼功成名就,死后人们仍怀念他;三、四句说自己只能远望遥祭,不能亲临丧礼,只能哀悼李光弼个人的不幸,而不能为他流洒眼泪。
此诗用“是求仁而得仁”一句开头,意谓自己为李光弼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李光弼的志愿,希望他能建立不朽的业绩。这里,“求仁”即求仁者之心,“得仁”即得到仁者的名声。李光弼曾于安史之乱时,与唐军联合抗击叛军,保卫祖国疆土,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当李光弼去世后,作者认为,他生前所追求的就是仁者的事业,因而他已达到了人生的极点,即使死了也不会有遗憾,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
“易家哭为路哭”,这是说李光弼的灵柩运回故里,百姓为之痛哭。“吾将安仰并恸其私”,这是说,我自己又能仰望他吗?又怎能为他流洒眼泪呢!“公已大成”以下八句,是说李光弼生前已经功成名就,死后人们仍然怀念他,因此他的灵车经过家乡的时候,大家都为之痛哭;而我作为他的门生,又怎能仰视并哀悼他的私事呢?这里,“大成”即大功告成,“私事”即私情、私事。李光弼一生勤勉治政,深得人民爱戴,因而他的死讯传来后,人们都为之痛哭流涕,表示对他的怀念和尊敬。
这首诗通过追忆李光弼生前事迹,表达了诗人对李光弼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