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四日魄生方入夜,七回弦上未成秋。
先期乞巧穿针线,后月舒光照女牛。
半露姮娥能却暑,广寒深处玉为楼。

闰六月初七夜月

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四日魄生方入夜,七回弦上未成秋。

先期乞巧穿针线,后月舒光照女牛。

半露姮娥能却暑,广寒深处玉为楼。

注释:

闰六月:闰二月的第六个月。

南讹:南方的错误或误解。

莫认:不要相信。

火西流:指南方的火。

顾兔:月中神兔。

高悬:悬挂在空中。

略似钩:形状像钩。

四日魄生:月亮的第四天出现新月。

方入夜:刚刚进入夜晚。

七回弦上:七周的月亮。

未成秋:还没有到秋天。

先期:提前。

乞巧:祈求巧手。

穿针线:用针穿线。

后月:次月。

舒照:照耀。

女牛:指牵牛星宿。

半露姮娥:指嫦娥。姮娥,即嫦娥。

能却暑:能驱赶炎热。

广寒:广寒宫,是月宫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历七月十五夜月景的诗作。全诗以“闰六月”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南讹莫认火西流”,诗人以南方的错误为引子,引出了火的象征,暗示了南北方的差异。第二句“顾兔高悬略似钩”,描绘了顾兔在天空中的形象,仿佛是一只挂在天上的弯钩。第三句“四日魄生方入夜”,指的是月亮的第四天出现在夜晚,预示着中秋节的到来。第四句“七回弦上未成秋”,则是指月亮的第七周还未到达秋季,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中间四句,诗人通过描绘乞巧、穿针、后月等场景,表达了对中秋习俗的赞美和对团圆的祝愿。如“先期乞巧穿针线”,描绘了人们提前祈求巧手的情景;“后月舒光照女牛”,则是指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牵牛星宿。最后两句“半露姮娥能却暑”,“广寒深处玉为楼”则形象地描绘了嫦娥的美貌以及她在月宫中的美丽居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