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宅边天共水,阖闾城外雨连潮。
凄凉惟有专诸塔,半壁红泥草木焦。

范蠡宅边天共水,阖闾城外雨连潮。

凄凉惟有专诸塔,半壁红泥草木焦。

注释

  1.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太湖,号鸱夷子皮。
  2. 天共水:形容范蠡住宅附近的天空与水面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3. 阖闾:指吴国的国王吴王阖闾,是吴国的创始人之一。
  4. 雨连潮:形容城外的雨水连绵不断,如同潮水一般。
  5. 凄凉:这里用来形容这座塔的荒凉和落寞,给人以深深的哀愁感。
  6. 专诸塔: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著名古迹,因传说中的春秋时期刺客专诸而得名。
  7. 半壁红泥:描述塔体部分被红色泥土覆盖,显得残破不堪。
  8. 草木焦:形容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塔周围植被已经干枯焦黄,形象地描绘了塔的荒凉景象。

译文

在范蠡的居所旁边,天际仿佛与大地相连,而吴城的城门之外,雨水连绵不绝地涌来,形成了一片波涛汹涌的潮水。在这凄凉的环境中,只有那座专诸塔独自矗立,它的一半被红色的泥土所覆盖,周围的草木也已经焦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出了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故事的地方——专诸塔。诗中不仅表现了塔的地理位置,还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如天、水、城、雨)来烘托出塔本身的孤寂与凄凉。这种使用天气变化作为背景的方式,使得整个场景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和情感丰富。

诗中的“半壁红泥草木焦”不仅仅是对塔现状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历史变迁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古代建筑的描写,更是对一个时代和文化的回顾与思考。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捕捉,诗人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去的回忆之情。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专诸塔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在时间的长河中依然矗立不倒的形象。它不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绘,更是对文化和历史的一次深情回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