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主若苏文忠,谠论嘉言,群伦冠冕;
易名继左恪靖,文经武纬,百代旂常。
【注解】
苏文忠:指北宋名臣苏洵。苏洵曾为文忠,故称。
左恪靖:指的是左良玉。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抗清将领,以“左辅匡国”而著名。
文经武纬:指治理政治和军事都具备才能。
百代旂常:指百世不朽的典范。
【赏析】
本诗是为张之洞所写的对联。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岩,湖南长沙人。清末洋务派重要大臣、政治家、教育家、学者。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政治思想、经济、外交、文化、教育和科技等方面均有建树。
上联“遇主若苏文忠,谠论嘉言,群伦冠冕”,意在赞扬张之洞如苏洵一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苏洵在《衡论》中说:“吾闻古人有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张之洞正是这样的人。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高尚的品德,使他成为众多人的榜样。
下联“易名继左恪靖,文经武纬,百世旂常”,意在称赞张之洞像左良玉一样能够继承先辈的事业,并使这种事业流传下去。左良玉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抗清将领,以“左辅匡国”而著名。张之洞继承了左良玉的思想,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且在军事上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之洞的赞赏之情。通过赞美他的政治品格和军事才能,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