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为文章宗伯,兼汉儒经学,宋儒理学,独有千秋。
何期问字重来,衡岳云高迷旧径;
邺侯是忠孝神仙,羡紫衣出山,白衣还山,荣膺一品。
讵料骑箕归去,湘天日暮起悲风。
诗句解释与赏析首联:“昌黎为文章宗伯,兼汉儒经学,宋儒理学,独有千秋。”
- 昌黎:这里指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768-824),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也是一位儒学学者。
- 文章宗伯:古代对文学家的一种尊称,意为文坛的领袖或大师。
- 汉儒经学和宋儒理学: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学术思想流派。汉代的儒学强调经典解读与道德修养,而宋代理学则更侧重于哲学思考和义理探究。
- 千秋:意指长久流传,比喻影响深远。
次联:“何期问字重来,衡岳云高迷旧径;邺侯是忠孝神仙,羡紫衣出山,白衣还山,荣膺一品。”
- 问字重来:此处可能指郭嵩焘重新回到朝廷,或是其学问、影响力再次受到认可。
- 衡岳: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常用于形容山峰之高。
- 邺侯:指历史上的名将李泌(李邺),他在唐朝以智谋著称,曾被封为“邺侯”。
- 忠孝神仙:这里用来形容李邺不仅忠诚而且孝顺,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
- 紫衣出山,白衣还山:描述了李邺在政坛上的进退自如,既有权贵时身着紫色官袍,也有归隐时身穿白色布衣。
- 荣膺一品:指的是极高的荣誉和地位,意味着李邺得到了极高的政治成就和尊重。
译文:
韩愈,作为文坛巨擘,同时兼承汉儒经学与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影响深远,堪称千秋之作。
哪料想,我郭嵩焘再度踏入仕途,但衡山之高已让人迷失了旧时的路径;而我李邺则是那忠孝双全的神仙,羡慕他的紫衣荣耀出山,又钦佩他那白衣归隐的生活,最终获得了一品高官的荣耀。
结语
这首诗通过赞颂韩愈、郭嵩焘以及李邺三位历史人物的不同特质,表达了对他们各自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