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字手下无,湘乡之言喻甘苦。
老从取势论横斜,石庵逆蹴若目睹。
乃知书事虽天工,未信神明偭规矩。
卓家九法谦启蒙,平直要为篆隶祖。
时贤天机深几许,却自登堂笑布武。
得人未能游于天,弱腕焉知法所腐。
谁能争道图担夫,穷极万殊疾风雨。
黄华二牍吾未谙,屈玉剑头守椎鲁。
诗句释义:
- 胸中自有文章,笔下却无字迹。湘乡之言喻甘苦。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内心有丰富的思想情感,但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就像湘乡(一个地名,可能指代诗人的家乡或朋友)所说的那样,这种体验既甜蜜又苦涩。
- 老从取势论横斜,石庵逆蹴若目睹。
- 这里提到的“老从取势论横斜”和“石庵逆蹴若目睹”可能是诗人对书法创作的理解或观察,其中“老从取势”意味着书法要遵循某种气势和趋势,而“石庵逆蹴”则是指书法中的逆笔,即逆锋落笔,如同石庵(可能是指书法家的笔法或作品风格)一样,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 乃知书事虽天工,未信神明偭规矩。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虽然书法的创作看似是自然流露,但实际上也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就像天地间的造化一样,但并不完全相信这些规则可以完全掌握书法的神韵。
- 卓家九法谦启蒙,平直要为篆隶祖。
- “卓家九法”和“平直要为篆隶祖”是诗人对书法技巧的总结,其中“卓家九法”可能是某种书法流派或技法,而“平直要为篆隶祖”则是指书法中追求平直、简洁的线条,这是书法的基础和祖辈传承的风格。
- 时贤天机深几许,却自登堂笑布武。
- 诗人在这里提到“时贤天机”,即当时的书法大家们拥有深厚的书法技艺,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满或炫耀,反而谦虚地对待自己的技艺,这就像是登上了书法的殿堂,却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就。
- 得人未能游于天,弱腕焉知法所腐。
-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学习的态度,他认为真正掌握了书法的人应该能够自由地在书法的天空中翱翔,而不是受限于手腕的力量或技巧。同时,他警告那些技巧不足的人,不要过于自信,不知道技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陈旧。
- 谁能争道图担夫,穷极万殊疾风雨。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和理想,他希望自己的书法能够超越常人,能够像图中描绘的那样,展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就像疾风骤雨中的行人一样,展现出无尽的变化和生命力。
- 黄华二牍吾未谙,屈玉剑头守椎鲁。
- 这里的“黄华二牍吾未谙”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黄华(一种黄色的纸张)上的内容,而“屈玉剑头守椎鲁”则是指诗人用剑刻的印章上的玉刀仍然显得笨拙,这反映了诗人在书法创作中追求完美的状态。
译文:
- 胸中有字手中无,湘乡之言喻甘苦。
- 心中充满了思想和感情,但无法将它们转化为文字。
- 老从取势论横斜,石庵逆蹴若目睹。
- 学习书法时要注重取势、论横斜等基本法则。
- 卓家九法谦启蒙,平直要为篆隶祖。
- 借鉴卓家九法来启蒙和提高书法水平,追求平直而简洁的线条。
- 时贤天机深几许,却自登堂笑布武。
- 当时书法界的大师们拥有深厚的技艺,但他们并不自满,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就。
- 得人未能游于天,弱腕焉知法所腐。
- 真正的书法高手应该能自由地游弋于书法的天际之中,而不是受限于技巧。
- 谁能争道图担夫,穷极万殊疾风雨。
- 没有人能与疾风骤雨中的行人争夺道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黄华二牍吾未谙,屈玉剑头守椎鲁。
- 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黄华纸上的内容,而用剑刻的印章上的玉刀仍然显得笨拙。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诗歌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首先,诗中的“胸中有字手中无”表明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表达方式却相对简单直接。其次,通过对“老从取势论横斜”等书法技巧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再次,诗中的“时贤天机深几许”表达了对当时书法大师们技艺水平的赞赏和敬畏之情。最后,通过对比“得人未能游于天”与“弱腕焉知法所腐”两句,强调了真正的书法高手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传达了一种高远的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