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当探囊底智,棋残莫问尊前事。
年时钩党盛推排,留取堂堂倘天意。
度辽一别十七年,客来争道髯绝伦。
乞食嗟余成苟活,空弮梦呓歌桓拨。
横流到眼须露车,王尼未老将何如。
《寄什公》赏析
黄浚的《寄什公》一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读者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时代精神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句“时至当探囊底智,棋残莫问尊前事。”揭示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智谋与才能似乎显得微不足道,而棋局的胜负已不再重要,反映出作者对于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和对个人命运无力改变的无奈。
“年时钩党盛推排,留取堂堂倘天意。”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异己的排挤与打压,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强烈信念。这里的“天意”并非指自然的安排,而是暗指历史的必然趋势。
诗中还有“度辽一别十七年,客来争道髯绝伦。”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因战乱远离家园长达十七年的艰辛历程。尽管身处异地,诗人依然保持着高洁的风骨,令人赞叹不已。
诗人的命运并未因此而有所改观。他在“乞食嗟余成苟活,空弮梦呓歌桓拨。”中表达了自己被迫流亡、生活困顿的处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心中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担忧。
最后一句“王尼未老将何如”,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以及对年轻后辈的期许。这里的“王尼”指的是古代贤者孔子,诗人以孔子自比,暗示自己虽已年迈,但仍然希望能够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
通过对《寄什公》这首诗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黄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深刻思考,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待。这首诗不仅是黄浚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心声的集中体现,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