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万人杰,微须目如电。
征袍挟辽雪,䙰褷踏京甸。
壮怀郁不试,春尽洛阳殿。
吾师昨邂逅,鞭辔驻高宴。
平生识荆意,侍坐遂一见。
诗名特馀事,健思金百炼。
行书如卧虎,跳荡老更擅。
【注释】
- 郑公:指唐代名相张九龄。万人杰:形容他才能出众。2. 目如电:眼睛像闪电那样炯炯有神。3. 征袍:行军时穿的外衣,这里指征讨的军装。4. 䙰褷:古代的一种战鞋。5. 洛阳殿:唐洛阳皇宫中的殿宇。6. 鞭辔(pèi):驾驭马匹用的长柄,这里代指车马。7. 荆门:荆州一带,即荆州地区,当时为张九龄所辖地。8. 健思金百炼:强健的思维经过多次锻炼。9. 行书:一种书法字体,笔势舒展,笔画流畅。10. 卧虎:比喻人笔力雄健有力。11. 跳荡:跳跃、奔放的样子。12. 擅(shàn):擅长。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在这首七绝中,通过赞颂张九龄的杰出才华和不遇之慨来表达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其人才出众、志向远大,后二句写其抱负未展、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全诗以叙事为主,议论为辅,语言简练明快,意境高远。此诗是杜甫早期作品之一,表现了他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咏史诗。首句赞美张九龄的才智过人,“万人杰”三字极言其才之高,足以称霸天下。颔联描绘了张九龄的形象,他身披征衫,脚踏雪地,英姿飒爽;他驰骋疆场,威风凛凛,令人望尘莫及。颈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春日将尽,洛阳宫殿中却空无一人,这不禁让人感到岁月无情,英雄无用武之地。尾联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白。他虽然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仍然保持着一颗报国之心。这种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正是杜甫早年的理想与追求的体现。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畏、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思考和关切。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