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菊垂残雁噤声,北风何事意难平。
防秋到处闻奇策,莫话年时弃旧京。
杂诗 其四
南菊垂残雁噤声,北风何事意难平。
防秋到处闻奇策,莫话年时弃旧京。
注释:
- 杂诗:即七绝。
- 其四:这是第四首诗,取自“其三”的后半部分。
- 南菊:南方的菊花。
- 垂残:已经凋谢的样子。
- 雁噤声:大雁停止鸣叫。
- 北风:北方吹来的风。
- 何事:为什么?
- 意难平:心里难以平息。
- 防秋:这里指边境防御。
- 闻奇策:听到奇特的策略。
- 莫话:不要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七绝《杂诗》中的第四首。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将士的关心和敬意。
首句“南菊垂残雁噤声”,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象。南方的菊花已经凋谢,而北方的大雁停止了鸣叫,似乎在表达一种寂静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南方的菊花和北风,以及大雁的动静,营造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意境。
次句“北风何事意难平”,进一步揭示了诗歌的主题。为什么北风会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人难以平息内心的情绪呢?这可能是由于北方的寒冷天气和边疆的战事所引发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使得诗人对北风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
第三句“防秋到处闻奇策”,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繁忙场景。在边境防御中,各地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各种挑战。这里的“奇策”可能指的是一些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或策略。这反映了边防将士们的勇敢和智慧,也体现了他们为国家的安全付出的努力。
最后一句“莫话年时弃旧京”,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虽然年时已经过去了,但人们仍然怀念曾经繁华的旧京(即长安),希望它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这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对南菊、北风、大雁和防秋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风貌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南方和北方的景象,以及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