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苏堤看种桑,当年海水近韬光。
眼前底用嗟陵谷,要乞湖山容两狂。

这首诗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韬光作示众异”,意为韬光晦迹,不显山不露水,以显示与众不同。这是对历史上一些隐逸高人的描述,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保持自己的清高节操。

次句“昨日苏堤看种桑,当年海水近韬光”,则是指诗人在苏堤上看到人们正在种植桑树,而当年海水已经逼近了韬光的家乡。这里的“桑”字既代表了农事,也象征着生命力和生长的力量。而“海水近韬光”则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使得曾经的故乡变得陌生。

第三句“眼前底用嗟陵谷”,意为眼前的世界无需感叹世事的变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幻的淡然态度,他认为人生如梦,不必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

最后一句“要乞湖山容两狂”,意为我希望能像湖山一样容纳我这样的狂放之人。这里的“湖山”象征着自然之美和自由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自由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