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龛秋雨冥冥夜,尽洗铅华证妙心。
今日水波信双绝,更从何处著沉吟。
【注释】
澄意道人:指诗人自己。属题秋幢赞佛图:题写在佛图中。二:第二首。秋幢:即秋幡,佛教中用竹木为竿,缀以五色缯帛的幡帜,用以招引众生归向正道。妙心:佛性或真如。信双绝:《楞严经》谓“信解受持”有二种境界,一种是“信解相违”,另一种是“信解无诤”。这里指第二种,即信解皆得,既深信又欢喜。沉吟:有所思而未得其解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贞初年(1295),当时作者任国子助教。诗题下原注云:“澄意道人属题。”所谓澄意道人,即作者自己。此诗应是作者自撰,与佛图有关,所以题作《澄意道人属题秋幢赞佛图》。全篇一气呵成,意境高远,笔力遒健。
首句“一龛秋雨冥冥夜”,点出时间与地点。这是一幅秋夜寺院的景象:深秋时节,夜阑人静,一座小庵里,只有一龛佛像静静地立在那里。秋雨绵绵,笼罩着整个寺院,使这宁静的气氛更加深沉。“冥冥”二字,不仅状写了雨的细密,更渲染了夜的清冷,烘托出作者的孤寂心境。
次句“尽洗铅华证妙心”,“铅华”指世俗的名利,“妙心”指佛性。这句是说,在这冥冥的秋雨之夜,所有的功名利禄都随着雨滴一起被洗涤掉了,只剩下佛性这颗纯洁无瑕的明珠。这里的“铅华”一词,既是对前面“冥冥”二字的具体化,又是对作者心境的形象概括。他在这里用了一个反语,表面上是在说世俗之物都被洗去了,实际上却是说自己心中已经没有这些俗念杂念。
第三句“今日水波信双绝”,是全诗的重点。“水波”一词,既指眼前眼前的江水,又比喻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今天的心情就像江水一样,波澜不兴,平静到了极点。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在说心情平静到了极点,其实不然,它更深层次的意思是说:经过一番洗涤之后,我终于悟出了佛性的道理,达到了心灵的净化。
最后一句“更从何处著沉吟”,是全诗的收束。“著”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留滞”、“停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现在的心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富有哲理。例如“铅华”“妙心”等词语,都是很有象征意义的。铅华是古代女子涂在脸上的白粉,后来泛指世俗之物;妙心则是佛家用语,指佛性。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组,把世俗与佛性、尘世与心灵进行了对照,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回归心灵的思想。
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力度。例如“尽洗铅华证妙心”这一联,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却把诗人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尽洗铅华”四字,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之物的彻底摒弃,又表现了他内心的纯净和安宁;“证妙心”三字,则表现了他悟到佛性之后的心境。这种简练而又富有力量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显得非常凝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超脱世俗,回归心灵的诗歌。它通过对一个夜晚、一次心情变化的描写,成功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变化过程,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佛学的认识和思考。这种深入浅出、寓理于情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