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忧意不在天下,高论谁能置日边。
故事临河求短序,自哀投老向觥船。
虔刘已类咸淳世,歌咏休侔履道贤。
闻有故人访太华,渴思秋隼控吾前。
【注释】
壬申上巳湖楼禊集分得船字:壬申,农历四月十五日。太和元年(827)三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浔阳(今江西九江)作《琵琶行》,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此诗当是作者被贬后所作。上巳,即上已节,古时于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活动。禊,古代风俗。古人常于春三月上巳日到水边去濯洗污垢,祭祀百神灵。
幽忧意不在天下:“幽忧”,忧愁深长;“意不在天下”,意谓忧愁不在于身外之事;下句用反说法,表示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高论谁能置日边:言高谈阔论,谁人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故事临河求短序:据《宋书·谢灵运传》载,谢灵运游山玩水,每至一地,必赋诗一首,并请当地文人为其作序,名为《山居赋》。后人遂有“赋诗以序”之说。此处指诗人自比谢灵运,说自己游历山水,每游一处,必赋诗一首。
自哀投老向觥船:言我年老才疏,只能借酒消愁了。投老,年老;自伤年老无能;觥船,酒杯。
虔刘:同“残害”。咸淳世,南宋理宗帝宝祐年间(1254—1264),因金兵南侵,国势日蹙,人民生活困苦。
歌咏休侔履道贤:歌咏,歌唱;侔,相等;履道,遵循正道;贤,贤德之人。此言诗人希望歌咏之词能与贤者相媲美。
闻有故人访太华:闻,得知、听说;故人,老朋友;太华,华山。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北。
渴思秋隼控吾前:渴思,迫切思念;秋隼,秋天的苍鹰;控,控制、掌握。此言渴望早日回到故乡长安,亲见故人重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州之后的作品。诗中的“船”取其谐音“悬”,而“悬”又可引申为“挂念”,于是“船”字便成为诗人怀念故友之情的象征。
首联起笔不凡,先写诗人对世事无动于衷的态度,然后点题“禊集”,说明是在清明时节举行的集会活动。颔联则宕开一笔,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上的典故。《宋书·谢灵运传》载:谢灵运游山玩水,每到一处都要赋诗一首,并请当地的文人为他作序,名为《山居赋》,后来人们便将“赋诗以序”作为游览名胜的一种方式。这两句就暗用了这一典故。“临河”“投老”等词语,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颈联两句中“虔刘”、“歌咏”“太华”三语连用,极言当时国势衰颓,诗人怀才不遇,而故友却还能不忘旧情,时时思念。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愿望。“渴思”二字,把诗人盼望故友来访的心情表露无遗。
全诗语言平易质朴,意境高远清旷,感情真挚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