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甫诸人死未羞,陆沉容易送神州。
熨枰媚解作吴语,动操悲将忘楚囚。
孱尽士风由党禁,时衰社鬼作人谋。
山河牛角嗟将及,甲乙推排到莫愁。
读史一首
夷甫诸人死未羞,陆沉容易送神州。
熨枰媚解作吴语,动操悲将忘楚囚。
孱尽士风由党禁,时衰社鬼作人谋。
山河牛角嗟将及,甲乙推排到莫愁。
注释
- 夷甫:指晋朝名士王夷甫(王衍),他曾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权而被杀,后常用来象征那些为权势所害的人。
- 陆沉:比喻国家被外患侵扰,国势衰落。
- 熨枰:古代一种用于熨平衣服的工具,这里比喻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 吴语:指吴地方言,这里用来暗示孙权在江东建立政权。
- 动操:指内心的激动和悲伤,这里形容失去楚囚后的悲痛情绪。
- 孱尽:意为衰弱到了极点,这里指士风的衰退。
- 社鬼:古代迷信认为,社神掌管人间善恶,这里暗指政治上的阴谋诡计。
- 山河牛角:指国家的灭亡和权力的争夺,这里以牛角比喻国家的命运。
- 甲乙:古代的一种计数系统,这里用来形容混乱无序的局面。
赏析
《读史一首》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批判。诗人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于历史真相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