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肆移闲得暂归,孤楼终与斗杓依。
元知用晦犹无用,莫叹违天有不违。
娱老但教飏朏侍,奋书早溃献羲围。
酒阑重念堂堂意,自许狂生见道几。
【注释】
- 六月十三日集海藏楼次韵呈太夷先生:六月十三日在海藏楼集会时,应太夷先生的邀请,写了这首诗。太夷,作者的朋友。
- 讲肆移闲得暂归:在讲学场所(讲肆)里空闲了一段时期,今天可以回来。移,移动、转移。
- 孤楼终与斗杓依:孤独的楼台最终依靠斗柄而建。斗杓,斗柄。
- 元知用晦犹无用,莫叹违天有不违:本来知道(自己)用晦(即隐居)也是无用,不要叹息违背天道也有不违背的地方。
- 娱老但教飏朏侍:使老人得到娱乐的是让他像水星一样地升上天空。
- 奋书早溃献羲围:奋笔疾书,很快把文章写满整个书卷。献羲围,指文思如泉涌,洋洋洒洒。
- 酒阑重念堂堂意,自许狂生见道几:酒宴散尽时又想到那高远的志向,自我认为是一个不受世俗拘束的狂士。
【赏析】
诗题“六月十三日集海藏楼次韵呈太夷先生”说明此诗是诗人在六月十三日海藏楼上集会时写的,是为应朋友太夷之邀而作。首句“讲肆移闲得暂归”,写诗人从讲学场所(讲肆)里空闲了一段时期,今天可以回来。二句“孤楼终与斗杓依”,写诗人所居的孤楼最终依靠斗柄而建。“斗杓”即北斗星,古人常用它来比喻人的地位和处境。三句“元知用晦犹无用,莫叹违天有不违”,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明白隐居无用,但并不感到后悔,因为顺应天道也是有用的。四至六句为第二联,写诗人在海藏楼上的观感。诗人说:“本来知道(自己)用晦(即隐居)也是无用,不要叹息违背天道也有不违背的地方。”诗人认为,既然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就是有用,那么即使违背了天道,也仍然是有用的。这里,诗人以“用晦”、“违天”作比,表达自己虽然身处乱世而仍能保持清高节操的思想感情。七至十一句为第三联,抒发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及对自身的看法。诗人说:“娱老但教飏朏侍,奋书早溃献羲围。”这是说使自己得以安享晚年的是使自己像水星一样地上空飞翔,而不是像木星那样地上运行;自己能够奋笔疾书,写出好文章,是因为自己的才华被充分发挥,而不是因为受到束缚。诗人还写道:“酒阑重念堂堂意,自许狂生见道几?”这两句意思是:酒宴散尽时又想到那高远的志向,自我认为是一个不受世俗拘束的狂士。诗人以狂傲的形象来表示他对世事的不屑。
最后两句“自许狂生见道几”,是全诗的警策之语,表明了诗人的高尚志趣与豁达胸怀。诗人以狂傲的形象来表示他对世事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