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愁对月凄清,视此梦梦惬我生。
收影山河荒战气,卷帘儿女怯商声。
也知皎洁情常在,便恐高寒梦不成。
抚事剩徵坡老说,直应万里共阴晴。
甲子中秋无月
年时愁对月凄清,视此梦梦惬我生。
收影山河荒战气,卷帘儿女怯商声。
也知皎洁情常在,便恐高寒梦不成。
抚事剩徵坡老说,直应万里共阴晴。
注释:
- 甲子: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这里指中秋节。
- 年时:每年的这个时候(指中秋节)。
- 愁对月:面对明亮的月亮感到忧愁。
- 收影:月亮落下,天色变暗。
- 山河荒战气:形容战争留下的荒芜景象。
- 卷帘:关闭帘子,不让月光射进来。
- 皎洁:明亮洁白。
- 高寒:指寒冷的天气。
- 梦不成:梦境无法实现。
- 抚事:感慨往事。
- 坡老: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被称为“东坡”。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节夜晚的景象与心情的诗。全诗以诗人的视角,通过描绘月亮、山河、儿女等元素,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现实的荒凉与过去的美好,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首句”年时愁对月凄清”,诗人回忆起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因为看到明亮的月亮而感到忧愁,这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悲伤。
第二句”视此梦梦惬我生”,诗人表示虽然现在的生活环境变得荒凉,但只要看到这个梦,就感觉一切都很满足。这里的”梦梦”是指过去的美好生活,而”惬我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满足和感激。
第三句”收影山河荒战气”,描述了夜晚月亮落下后,原本美丽的山河变成了荒凉的景象,这是因为曾经的战争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第四句”卷帘儿女怯商声”,描绘了孩子们害怕听到商朝时期的音乐,因为那代表着战争和死亡。
第五句”也知皎洁情常在,便恐高寒梦不成”,诗人知道美好的情感永远存在,但又担心这样的美好在寒冷的高山上无法实现。这里的”高寒”不仅指气候寒冷,也暗指人生的艰难困苦。
第六句”抚事剩徵坡老说,直应万里共阴晴”,诗人引用了苏轼的诗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梦幻般的存在,而我们只能一起面对生活的阴晴圆缺。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