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泱漭去安之,人物神清又此时。
钟阜晓星随树转,秣陵寒雾辨山迟。
初怜鸥意萧闲甚,苦说龙蟠指点疑。
莫把新愁比春水,兰支流想降灵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渡江》,全诗如下:
大江泱漭去安之,人物神清又此时。
钟阜晓星随树转,秣陵寒雾辨山迟。
初怜鸥意萧闲甚,苦说龙蟠指点疑。
莫把新愁比春水,兰支流想降灵旗。
注释:
- 大江泱漭去安之:大江宽广浩渺流淌而去。泱漭指江河水流宽阔的样子,安之即安然无恙,形容江水浩荡。
- 人物神清又此时:人物显得神清气爽,这应该是指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时刻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
- 钟阜晓星随树转:钟阜,地名,此处可能指的是钟山,位于江苏南京市。树转指星星在树叶间闪烁。
- 秣陵寒雾辨山迟:秣陵,地名,也指南京。寒雾指雾气寒冷,辨山迟表示辨认山峰需要很长时间。
- 初怜鸥意萧闲甚:初,第一;怜,喜爱。鸥鸟自由自在,悠闲自得,令人喜爱。
- 苦说龙蟠指点疑:苦说龙蟠,指龙盘踞的样子,指点疑即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 莫把新愁比春水:新愁,新的忧愁;春水比喻清澈透明的江水,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新愁。
- 兰支流想降灵旗:兰支,地名,可能是今天的兰州一带。降灵旗可能指神灵降临,降下旗帜,与前面的“降灵旗”相呼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渡过长江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描绘了长江广阔、浩渺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面貌显得特别清爽。第二句则通过描绘钟山和秣陵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悟。第三句写诗人看到晓星在树叶间闪烁,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第四句则是诗人对江上雾气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在辨认山峰时产生的疑惑。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新愁的抒发,他不希望将自己的新愁与春天的江水相比,而是希望像兰花一样静静生长,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