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刘繇浦,花明魏武祠。
离情江月共,孤艇野鸥知。
斑竹初生日,鲥鱼已尽时。
遗风询土著,谁继水曹诗。

【注释】

刘繇:三国时吴国将领,曾任徐州牧。草长:草丛繁茂,指春天。魏武:曹操字孟德,曾封魏王,人称魏武帝。祠:祠堂。

离情江月共:离别之情和明月一起寄托在江面上。孤艇野鸥知:只有野鸥知道诗人离去的消息。

斑竹:斑竹是古人用来写字的竹简,这里泛指书信。

鲥鱼已尽时:鲥鱼一年一季,此时已没有了。遗风询土著:打听当地人的情况。

水曹诗:指曹操的《短歌行》。谁继水曹诗:谁能像曹操那样写出优美的诗歌?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辞,以送别友人而发感慨。首联写送别的时间是在草长莺飞、春光明媚之际;二联写友人将乘船离开,诗人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三联写友人乘船离开了,诗人只好驾着一只小船独自归去,一路上只有野鸥相伴。四联写诗人在归途中,打听了当地的风俗人情,但不知谁能继承曹操的诗歌之美。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全诗以送友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草长刘繇浦,花明魏武祠”,起笔突兀而起,气势不凡,令人耳目一新。刘繇是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属浙江)人,曾占据江东地区,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联合刘备击败刘繇,刘繇逃奔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建安八年(203年)被孙策所杀。“刘”与“吴”,“繇”皆指代吴地。“草长”二字暗合“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草”字,点明送别时节,同时渲染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花明”二字则暗合《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点明送别之地,同时也渲染了一种绚丽多彩的景象。“浦”、“祠”二字点明送别地点和对象。

颔联“离情江月共,孤艇野鸥知”。“离情”二字暗合《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其一)。“孤艇”一词承上启下,过渡到颈联。“野鸥”一词承接上文,由送别写到归途。“江月共”三字暗合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

颈联“斑竹初生日,鲥鱼已尽时”。“斑竹”一词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初生”二字暗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初生”之意。“鲥鱼”一词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已尽”二字暗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已尽”。这两句既交代了归途的时间,又照应了首联中的“长洲烟树晚”、“芳草连天”等句,同时又为尾联作了铺垫。

尾联“遗风询土著,谁继水曹诗”。“遗风”一词承上启下,承接颈联中的“初生”“已尽”。 “询土著”一词承上启下,衔接上文的“江月共”、“野鸥知”。“水曹”一词承上启下,衔接上文的“刘繇浦”、“魏武祠”。尾联的意思是说:我想打听一下当地人的生活习俗,不知道谁能够继承曹操的诗歌之美呢?“水曹诗”一词暗合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击鼓》《硕鼠》,不亦仁乎?”(《诗经·周南·硕鼠》)“水曹诗”即指《短歌行》的意思。

整篇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全诗以送友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