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髡送客太绸缪,不信狂奴尚有愁。
怜子乍成先觅偶,宜男未种已忘忧。
杨花略识随波性,榆荚能开剪水眸。
拚得吃虚酬蜜意,平生我本解风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主旨。作答时,首先理解全诗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作用及手法等。
“幸怀叠前韵”,承上启下,点明此诗是作者在送别友人之际所作。“留髡”即留发,古代剃除头发以示哀悼,这里指代送别的场景。“送客太绸缪”,写送别友人之情景。“狂奴尚有愁”,写离别之情。“狂奴”,“狂士”之误,意指朋友。“狂奴”指友人,诗人用“狂”字来形容他,说明诗人认为他虽然放荡不羁,却也有真情实感。“怜子乍成先觅偶”,诗人用“怜子”一词,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儿子的关爱和同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这位儿子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宜男未种已忘忧”,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儿子未来的期盼。“杨花略识随波性”,诗人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杨花”,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杨树花,也可以用来比喻飘泊不定的游子。而“榆荚能开剪水眸”则进一步运用了意象的转换技巧,由“杨花”到“榆荚”,再由榆荚到人的眼目。“杨花”,可以指代自然景物,也可以象征离情别绪;“榆荚”,在这里既指榆树的花,又可喻指人的眼神,更可借指人的眼眉,进而引申为人的容貌、神情。“剪水眸”,形容女子的眼睛像剪刀一样锋利,能够剪断水流,这里用来比喻友人儿子的眉目清秀,有神采。“杨花略识随波性”和“榆荚能开剪水眸”两句,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儿子未来的期盼。“拚得吃虚酬蜜意,平生我本解风流”,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拚得吃虚酬蜜意”,意为即使付出虚情假意,也要报答友人的一片心意。“平生我本解风流”,意为我一生之中,本就是风流倜傥之人。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之际的抒情写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答案】
幸怀叠前韵 其一
留髡送客太绸缪,不信狂奴尚有愁。
怜子乍成先觅偶,宜男未种已忘忧。
杨花略识随波性,榆荚能开剪水眸。
拚得吃虚酬蜜意,平生我本解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