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东林旧讲堂,城南古寺拜文庄。
尚留薪木馀馨在,直接渊源百读长。
海可来游非断港,山堪仰止且循墙。
抠衣最恨余生晚,未列当年弟子行。
诗句原文:此是东林旧讲堂,城南古寺拜文庄。尚留薪木馀馨在,直接渊源百读长。海可来游非断港,山堪仰止且循墙。抠衣最恨余生晚,未列当年弟子行。
译文:
这是东林书院的旧讲堂,位于城南一座古老的寺庙里,曾经向文庄先生行礼致敬。还保留着薪木留下的香气,直接继承了源头的智慧和知识,让人百读不厌。大海可以来游玩,不是断港;山可以仰望而不止于跟随围墙。可惜我年纪已大,未能位列当年弟子之列。
注释:
- 东林书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术机构之一,以王阳明的心学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 文庄先生:指明代学者、教育家文徵明,他在东林书院中担任重要职务,对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薪木馀馨:比喻学问或精神传承的持久影响。
- 直接渊源:直接继承或源于某个源头或前辈的知识与智慧。
- 海可来游:比喻学问广博,如同海洋一般无边无际。
- 山堪仰止:形容山高不可攀,比喻学问深不可测或道德高尚。
- 抠衣:古代礼节中的一种动作,意指恭敬地穿着衣服。
- 余生:表示剩余的时间或机会。
- 当年:指过去的时光或年轻时。
- 弟子行:指学习或修行者的行为准则,也常用于表示谦虚和尊重他人学问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林书院的描述,展现了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积淀。黄世法通过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以及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通过对比“海可来游”与“山堪仰止”,强调了知识和道德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