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若出高岭,凭栏秋气深。
野田横落日,木叶下清砧。
低峡寒空暮,平湖雁影沉。
啸歌何处响,萧飒感微吟。
晚秋登镇镜山
阑若出高岭,凭栏秋气深。
野田横落日,木叶下清砧。
低峡寒空暮,平湖雁影沉。
啸歌何处响,萧飒感微吟。
注释:
- 阑若出高岭:仿佛从高高的山岭上走出来。
- 凭栏秋气深:靠着栏杆,深深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野田横落日:田野上横亘着落日的影子。
- 木叶下清砧:树叶落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清冷的砧板声。
- 低峡寒空暮:低矮的峡谷在寒冷的天空中显得空旷而寂静。
- 平湖雁影沉:平静的湖面上,大雁的身影显得沉重而缓慢。
- 啸歌何处响:不知道哪里传来了呼啸和歌声。
- 萧飒感微吟:秋风萧瑟中,感受到了细微的哀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秋时节登山望远的五言诗。诗人通过描绘秋日黄昏时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阑若出高岭,凭栏秋气深”,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山,凭栏远眺的景象。这里的”阑若”意味着似乎从高处走出,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超脱感。”凭栏秋气深”则进一步描绘了站在高岗之上,深深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这种气息既清新又深远,让人陶醉其中。
颔联”野田横落日,木叶下清砧”,则是具体描写了夕阳下的田野和落叶的声音。”野田横落日”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斜照在广阔的田野上,形成一种壮丽的画面。”木叶下清砧”则通过”木叶”与”清砧”的对比,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寂静和深沉。
颈联”低峡寒空暮,平湖雁影沉”,则是将视角转向了低矮的山谷和平静的湖面。”低峡寒空暮”形容了山谷中的景色,给人一种深邃、寂静的感觉。而”平湖雁影沉”则进一步描绘了大雁在湖面上留下的倒影,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尾联”啸歌何处响,萧飒感微吟”,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和升华。”啸歌何处响”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而”萧飒感微吟”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秋风中感受到的微凉和哀愁,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表达。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对晚秋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