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千仞壁,杳杳百尺潭。
石势忽中坼,安此大士龛。
远响激春濑,苍烟腾远岚。
一灯长寂寂,闻见了不参。
老僧久住此,白发纷䰐鬖。
时为乞食出,乞已还归庵。
微风送哀梵,水石清相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观音岩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峨峨千仞壁,杳杳百尺潭

注释: 形容山峰高峻而深邃,潭水深邃幽远。
赏析: 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观音岩的险峻与深邃展现得淋漓尽致。”千仞”和”百尺”都是用来形容高度的词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杳杳”则进一步强调了潭水的深远和神秘感。

2. 石势忽中坼,安此大士龛

注释: 岩石忽然裂开,形成了一个大士(菩萨)的佛像。
赏析: 这里的“石势”指的是岩石的结构形态,”忽中坼”意味着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岩石发生了断裂或裂缝。”龛”是佛教中供奉佛像的小室,这里指观音像。这两句描述了自然的力量对观音岩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在此雕刻出精美的佛像。

3. 远响激春濑,苍烟腾远岚

注释: 远处传来的水声激荡在清澈的春濑之上,远处烟雾缭绕升腾至远方的山岚。
赏析: 此句描绘了观音岩附近的自然环境,春濑是春天里湍急的河流,而岚则是山间薄雾,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激”和”腾”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声音和烟雾的运动状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4. 一灯长寂寂,闻见了不参

注释: 一盏灯在这里显得异常寂静,似乎连佛音都听不到,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赏析: 这句话以“一灯”作为意象,象征禅宗中常见的“无相”、“无心”的境界。”寂寂”一词再次强化了这种静谧的氛围,而”闻见了不参”则是禅宗的一种修行境界,意味着通过听而不闻、见而不见的方式达到心灵的清净。

5. 老僧久住此,白发纷䰐鬖

注释: 描述老僧长期居住在这个环境中,他的发丝已经斑白。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老僧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观音岩的深情和岁月的痕迹。”久住”表明了时间的沉淀,而”白发”则是对老僧年岁的一种直观体现。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与历史的关系。

6. 时为乞食出,乞已还归庵

注释: 有时出去寻求食物供养,回来后回到庵里。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观音岩周边生活的一些现实情况,即老僧为了维持生计可能需要外出化缘。这种生活状态增添了一种艰辛与虔诚并存的氛围。

7. 微风送哀梵,水石清相含

注释: 微风吹过,带来了佛教的哀婉旋律,水石相互包容,呈现出和谐之美。
赏析: 最后一句以“哀梵”(佛教中的音乐)、“清相含”(水石的和谐)为意象,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这里的音乐和自然的融合,以及水石之间的和谐,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