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事恭靖孙,渊源富家学。
夙悟有神启,十行目俱落。
探理见四本,读书穷八索。
傲性谢交游,孤踪耻依托。
惟予与夫子,交情久弥恪。
凄凉萧寺居,寂寞寒江泊。
联床话永夕,高咏酬孤酌。
深言戒美疢,虚中纳良药。
游处迹略同,往还义非薄。
一旦分镳去,心期宛如昨。
朝凤惨不鸣,童乌杳难作。
灵輀返葛山,归骨填哀壑。
长叹叩苍穹,天心一何虐。
【注释】
- 许给事玮: 指唐代诗人许孟容,字子美。
- 给事恭靖孙: 即许孟容的孙子。
- 渊源:学识渊博。
- 夙悟:很早就有领悟。神启:神助。
- 十行:指能看十行文字。目俱落:眼睛都落下了,形容看书非常认真。
- 探理见四本:探索书中的道理而得到四方面的认识。
- 读书穷八索:读尽世间的书。
- 傲性谢交游:由于性情高傲,所以拒绝交朋友。
- 惟予与夫子:只有我和先生。
- 交情久弥恪:我们的交情很久了,而且很诚挚。
- 凄凉萧寺居:我住在荒凉冷落的寺院中。
- 寂寞寒江泊:我孤独地居住在寒冷的江边。
- 联床话永夕:同坐一张床,整夜谈心。
- 高咏酬孤酌:高歌吟诵来表达自己的孤寂和悲伤之情。
- 深言戒美疢:深刻的话语来劝诫自己要珍惜身体,不要生病。
- 虚中纳良药:谦虚谨慎地接纳有益于自身的良言,以自勉。
- 游处迹略同:虽然我们的行为不同,但大致上是一样的。
- 义非薄:情义并不浅薄。
- 一旦分镳去:一旦分别各自离去。
- 心期宛如昨:心中的期望和希望依然如从前一样。
- 朝凤惨不鸣:早晨的凤凰悲鸣凄切,声调低沉,令人悲哀。
- 童乌杳难作:乌鸦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更加凄凉。
- 灵輀:灵车;归骨:安葬死者;哀壑:悲痛的深坑。
- 天心一何虐:上天的心是多么地残忍和无情啊。
【赏析】
此诗是许孟容的《七哀诗》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因志趣、性格不同而最终分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第一句“给事恭靖孙”交代了诗人的身份,他是唐玄宗时期给事中许孟容的孙子,也就是许孟容的后代子孙。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许姓家族之间的联系。
第二句“渊源富家学”则表明了许氏家族的学问渊博,世代传承。这里的“渊源”一词,既表示家族学问的深厚,也暗示了诗人与许姓家族之间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第三句“夙悟有神启”则是诗人对自己早年就有所领悟的自信表达。他认为自己很早就能够理解一些深奥的道理,这与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诗人在读书时的状态。他不仅能够阅读大量的书籍,还能够深入理解书中的道理,这种能力让他能够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然而,他也意识到了自己性格中的一些问题,如傲慢、孤僻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
第五句“探理见四本”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追求。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还试图从书中寻找到更为深刻的道理和方法。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学者。
最后两句“傲性谢交游”和“孤踪耻依托”则揭示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因为过于骄傲而不愿意结交朋友,更不愿意依赖别人来获得成功。这种性格使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有些孤独和格格不入。
第九句“惟予与夫子”则表现了诗人与许孟容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与这位老师的关系已经持续了很久,而且这种情谊一直都很真挚。尽管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的交往却始终如一。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描绘了他们在一起时的愉快时光。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欣赏美景,甚至在夜晚也常常彻夜长谈。这种亲密无间的交流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诗人离开了故乡,开始了漂泊的生活;而许孟容则留在了京城,继续着他的学术事业。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域,但彼此之间的思念却始终未减。
最后两句“长叹叩苍穹,天心一何虐”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人生坎坷的感叹。他认为人生的起伏不定就像天空一样无法预测,而命运的残酷更是让人类感到无奈和无助。这种感慨反映了他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