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近沙岸,西风吹野戍。
传是旧乌江,项王曾此驻。
夜惊垓下歌,晓失阴陵路。
气尽耻见怜,临江不肯渡。
诚哉烈丈夫,天亡乃非误。
荒祠降神鸦,浊浪吞津树。
至今二千年,江流有馀怒。
乌江渡
诗句解释与译文对照
- 乌江渡:指的是在乌江岸边的渡河。
- 舣舟近沙岸:把船停泊在靠近沙岸的地方。
- 西风吹野戍:西边的秋风吹过野外的戍楼。
- 传是旧乌江,项王曾此驻:相传这是以前的乌江,项羽曾经在这里驻扎。
- 夜惊垓下歌,晓失阴陵路:夜里听到垓下的歌声,早晨却失去了阴陵的路。
- 气尽耻见怜,临江不肯渡:因为羞愧至极而不愿被怜悯,所以不愿意渡过江。
- 诚哉烈丈夫,天亡乃非误:真是一个英勇的男子,天命灭亡也是不正确的。
- 荒祠降神鸦,浊浪吞津树:荒芜的祠堂中乌鸦聚集,浑浊的波浪吞噬了渡口的树木。
- 至今二千年,江流有馀怒:到现在已有两千年了,江水仍然充满了怒气。
注释
- 乌江渡:指历史上著名战役“乌江自刎”发生地。
- 舣舟:将船只靠泊。
- 西风:秋天特有的风向,常带有凉意和萧瑟之感。
- 野戍:指边远的防御设施或哨所。
- 垓下歌:指楚汉战争中刘邦军队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遭遇大败后唱起的悲歌。
- 阴陵路: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境内。
- 气尽:极度的羞辱和绝望。
- 天亡:天意已定,无法挽回。
- 荒祠:废弃不再使用的庙宇。
- 降神鸦:乌鸦聚集在庙宇周围。
- 浊浪:汹涌澎湃的波浪。
- 津树:渡口旁的树木。
- 二千年: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1978年的大约2000年的历史时期。
- 江流有馀怒:形容江河之水的愤怒情绪,比喻历史事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英雄人物悲剧性命运的诗篇,通过对乌江渡场景的描述,反映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最终的失败,以及他对失败的不甘和自尊导致的选择。全诗以沉痛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英雄悲剧的感慨。通过对比昔日辉煌与今日落败,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天命的无奈。整体上,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悲壮美和悲剧美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