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峰下暂停船,父老凄凉话昔年。
征税多时空泽国,乱离几处有人烟。
江城日暮吹磷火,赣水秋来没渚田。
休息于今犹未起,深知公府借才贤。
【注释】
吉安:今江西吉安。
金王之乱:指宋宁宗开禧年间,金兵侵犯中原,宋廷内部互相争权夺利,导致国势危殆。
“征税多时”二句:《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以江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为江浙行省左丞相。”阿合马任江西行省左丞期间,盘剥百姓,横征暴敛。“乱离几处”即指此时。
赣水:赣江,发源于江西大庾岭南,流经江西、广东至广东北江。
公府:指朝廷。
【译文】
在吉安城下停船,听父老说金兵之乱。
征税多时,泽国空无一人;乱离之后,到处还有人烟。
日暮时分,江边燃起磷火;秋来水退,洲上禾苗尽没。
休息下来,仍然不能起身;深知公府借才贤。
【赏析】
《鹧鸪天》(一)是一首感时怀古之作。作者在吉安城下驻泊小舟,听着父老乡亲讲述金王之乱的往事,感慨万千,遂赋此词。全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政治昏暗、百姓苦难的愤慨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词的上片首句写停船吉安城下。吉安地处赣江下游,扼江西、广东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蒙古军进攻南宋,进兵江西,曾在此屯兵。可见当年这一带是何等热闹繁荣。而如今战乱已久,昔日繁华之地已荒凉凄寂。第二句点出“昔年”,由眼前所见引起历史联想。第三、四两句写当地人民饱受苛政重税之苦,民不聊生。这两句是全篇的关键所在。从表面上看,这是在叙说过去之事,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词的下片先写夜幕降临,江面上飘荡着磷火。这里用了一个“晚”字,不仅与“初”、“晓”等词呼应,而且突出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了诗人的忧思之情。紧接着写赣水两岸的田野一片荒芜,只有枯死的禾苗倒映在水中。“吹磷火”,化用了唐代李郢《江上遇友人》诗中的“夜雨涨作磷磷火”。这句既写出了环境的凄凉,又烘托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结末一句写自己虽然暂时歇足,但却仍无法摆脱心中的忧愁。结尾两句写“公府借才贤”。“公府”即朝廷或官府。这两句是全词的重点,也是全词主旨所在。它通过写“公府借才贤”一事,表明了作者对朝廷的主张和期望。这也正是词人创作此词的目的所在,他希望借此引起朝廷的注意,使国家早日摆脱困境,走向中兴之路。
全词结构紧凑,脉络分明,层次井然。开头两句总写吉安一带的荒凉景象;接着转入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然后写自己的处境和感受;最后归结到对朝廷的期望和要求。全词感情真挚,意蕴深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