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宿七旬馀,迢迢返故庐。
粤洲春涨碧,秦望夏云疏。
气入清和后,林鸣布谷初。
南山十亩地,归去正堪锄。
这首诗是杜甫的《水宿》一作。它描绘了诗人在水边住宿,经历了七旬余日,最后返回故乡的情景。
注释:
- 水宿:即水边住宿。
- 七旬:指七十天,这里表示时间的长短。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粤洲:地名,位于广东一带,这里泛指南方的山水。
- 春涨碧:春天江水上涨,水面呈现出碧绿色。
- 秦望:即秦山,位于浙江绍兴市东面,山上有著名的秦望山。夏云疏:夏天时,云层稀疏。
- 气入清和后:指经过长时间的水行后,身体感觉清爽舒适,天气也变得清新宜人。
- 林鸣:鸟儿的叫声,布谷鸟的叫声。
- 南山:指南方的山。
- 归去正堪锄:回到故乡后,正好可以开始耕种。
译文:
我在水边过了七天七夜,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南方的水乡在春天涨满了绿色的河水,秦岭上的山峰在夏天显得云气稀疏。
经过长途水行之后,身体感到清爽舒适,天空也变得清晰明朗。
鸟儿的叫声回荡在空中,我打算回到家乡,开始耕种土地。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水宿七旬馀”表达了诗人在水边的住宿时间之长,暗示了他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诗句,如“粤洲春涨碧”、“秦望夏云疏”,则具体描绘了南方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夏日的气候特点。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变化,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气入清和后”,“林鸣布谷初”,则是从感官体验入手,描述了旅途中的身体感受和听觉体验。而“正堪锄”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回归故乡后的期待与计划,即回家开始农活。全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归途的喜悦,以及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