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郭人孤往,墟烟水一涯。
新暄生夏雾,初霁失朝霞。
弱燕捎花浅,回波点絮斜。
扁舟曾不系,乘兴下汀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重点语句具体分析。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江郭人孤往,墟烟水一涯。”首句写景,诗人乘舟出江口,只见江面宽阔,两岸山峦叠嶂,远处炊烟袅袅,近处水雾弥漫。江岸上村落寥落,行人稀少。第二句写舟中所见,江面上薄雾飘荡,一片迷茫,视线不清。“墟”指乡村,“烟火”指炊烟,“墟烟”“水一涯”点明时间是早晨。

“新暄生夏雾,初霁失朝霞。”第三四句写舟行中所见,清晨时分,天刚放晴,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把大地照得一片光明。但太阳光并不刺眼,而是温和宜人。诗人此时感到一种愉悦之情。“新暄”即新的暖风,“夏雾”“朝霞”都是诗人眼前所见。“初霁失朝霞”中的“失”字用得很妙,既形容了日出时的景色,又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弱燕捎花浅,回波点絮斜。”这两句以动写静,描写江上春晓的美景。“弱燕捎花”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来衔着柳絮,而柳枝随风摇曳。“回波点絮斜”则描绘了江上的涟漪随着水流荡漾开去,柳絮被荡漾起来,斜向一边飘去的景象。

“扁舟曾不系”,“不系”二字用得极好,既表明诗人自由自在的心态,又写出了船儿的轻灵。“乘兴下汀沙”,诗人兴致勃勃地驾船来到沙洲之上,想在这里休息一下。

【答案】

【注释】

江郭:江边的小城。墟:村落。新暄:春风。夏雾:夏天的云雾。回波:江流曲折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离开建州赴闽途中。前二句写江行所见之景:江畔小城,村舍稀疏。薄雾缭绕,水色迷蒙。后二句写江行所见之景:旭日东升,阳光明媚。江流曲折,柳絮飘飞。最后二句写江行所见之人:诗人与舟同在水上,任其漂流。

此诗写江行所见之景,抒发旅途所见所感,情景交融。前二句写江边所见之景,渲染江行气氛;后二句写江上行舟所见之景,烘托江上行舟情趣。全诗写得空灵自然,清新隽永,有如一幅淡墨山水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