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德、下为民,胡天不慭遗一老;
可托孤、可寄命,宰相须用读书人。

【注释】:

上句“上为德、下为民”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意即在上为德,在下为民,这是孔子的一贯主张。胡天不慭遗一老,意为上天也不会吝惜一个老人。

下句“可托孤、可寄命”出自《左传》:“晋侯问叔向曰:‘吾子以为固垒而峻赋也?吾子以为皆民之愁也?’对曰:‘仁则荣,不仁则辱。’”意即可托孤,可寄命,是指国家可以依赖和依靠。

全诗的意思是说,你(张之洞)作为朝廷大臣,上可以为君主树立良好的形象,下可以为百姓造福,然而上天不会吝惜一个老人;你可以为国家担当重任,也可以为人民寄托命运,宰相必须用读书人。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之洞为清朝名臣张英所写的挽联。张英(1672—1725),字京第,号南园,安徽桐城人。康熙五十年(1711)进士。雍正年间官至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人正直宽厚,一生清廉自守,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谥号“端肃”。

张英生前曾撰写一副楹联,上联为:“上为圣天子分忧,下为黎庶做牛马”,意即自己作为朝廷大臣,上为圣天子分忧,下为黎庶做牛马。下联为:“可解厄难消灾难,当凭忠信立根基”,意即自己可以解除国家的厄难,消除灾难,应当凭借忠诚信实建立自己的根基。

张之洞为张英撰挽联时,将张英的上联改为“上为德、下为民”,意在强调其为朝廷和百姓着想的高尚品德,并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同时,将张英的下联改为“可托孤、可寄命”,意在突出其作为宰相的责任和使命,以及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和牺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