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水清如蓝,村村妇女携筐篮。
柔桑巳采仓庚老,听歌桑韦又再三。
头眠甫过浑调息,二眠三眠心亟亟。
扎山历乱呼平明,素手纤纤那敢惜。
薄暮归迟忧蚕饥,饲蚕弗省儿饥啼。
叶声宛转入清听,松风闸水两依稀。
缫丝晴日茅檐下,大车小车争呕哑。
蚕女何曾著一丝,曳向青楼斗妖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从内容、语言和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判断,然后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江南春水清如蓝,村村妇女携筐篮。柔桑巳采仓庚老,听歌桑韦又再三。”诗人描写了江南春天里,妇女们采摘桑叶的情景,表现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和农民的劳动场景。“柔桑”是嫩桑,指初生之蚕所食,“仓庚”即黄莺,这里借代初生之蚕。“桑叶青青三月时,蚕头未满五更迟。早知织作无成效,悔不抽刀斩汝思。”这两句写初生之蚕尚未出窝,就急于采桑喂养,结果却事倍功半,后悔莫及。“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中举细丝纶。巧染猩红填曲槛,不知供得几多恩?”这几句写养蚕姑娘们用双手揉捏蚕茧,使蚕茧颜色均匀;用碧油涂染蚕茧,使其表面光滑;再将蚕茧放在曲槛上染色,不知这些被染上的红色能为她们带来多少利益。“自恨薄妆容,年年负盛时。春蚕无停尾,半夜吐丝成。”这几句是说,养蚕姑娘们因容颜憔悴,无法与盛装打扮的女子竞争,而每年只能等到春末夏初才开始养蚕,到深夜才把丝吐出来,可见养蚕是多么辛苦。“扎山历乱呼平明,素手纤纤那敢惜。”“素手”是白色丝绸之意。这两句写养蚕姑娘们为了养好蚕,夜以继日地劳作,直到天大亮,才结束。“薄暮归迟忧蚕饥,饲蚕弗省儿饥啼。”这两句写在傍晚时分,因为担心蚕饿了,所以迟迟不回家;看到儿子饿得啼哭,也顾不上喂奶。这两句写养蚕人非常辛苦,连孩子也照顾不了,真是可悲啊!“叶声宛转入清听,松风闸水两依稀。”“宛转”是形容声音婉转动听的意思。这两句写蚕叶沙沙声入耳悦耳动听,仿佛是泉水叮咚;风吹过树梢和水流的声音都模糊不清,只听见隐约传来的声音。这两句写养蚕人在夜晚听着蚕叶沙沙声入耳悦耳,好像泉水叮咚一样美妙,但听到的只有松林中的风声和流水声,显得十分幽静。“缫丝晴日茅檐下,大车小车争呕哑。”“呕哑”是形容声音粗重有力,如同牛叫一般。这两句写在晴天阳光明媚的时候,女人们在茅草屋檐下缫制丝线。大车小车争先恐后地发出嘈杂的声音。这两句写缫丝女工们正在忙碌着缫丝,男人们也来帮忙,场面非常热闹。这两句写缫丝女工们在晴朗的日子里,在阳光下缫制丝线,大车小车都争相做活,一派热闹景象。“蚕女何曾著一丝,曳向青楼斗妖冶。”“曳”是拖拽的意思。这两句写养蚕女工们没有一点贪心,她们辛辛苦苦工作,只为给丈夫买点布匹或首饰等物,而不愿贪恋富贵荣华,去勾引那些男人。

【答案】

译文:

江南春天的江水清澈得像蓝草般碧绿,村庄里的妇女们手提筐篮到田间采桑叶。刚采摘的嫩桑叶已经让仓庚鸟吃光了,听

着歌声又反复采了多次。刚刚睡醒不久就接着休息,休息了两次三次又急不可耐了。早晨天色还昏暗就起床干活,晚上回来

时心里还担心蚕儿会饿。为了养蚕不得不牺牲自己孩子的口腹之欲。夜里听到蚕叶沙沙声入耳悦耳动听,仿佛是泉水叮咚;风吹过

树梢和水流的声音都模糊不清,只听见隐约传来的声音。晴天阳光明媚的时候,女人们在茅草屋檐下缫制丝线。大车小车都

争相做活,一派热闹景象。养蚕女工们没有一点贪心,她们辛辛苦苦工作,只为给丈夫买点布匹或首饰等物,而不愿贪恋富

去勾引那些男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