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带得岭头春,荔浦珠江过眼频。
半世总为天外客,一家今是故乡人。
回看东粤名山远,好补《南陔》乐事真。
莫问田庐在何处,洛阳季子本清贫。
行囊带得岭头春,荔浦珠江过眼频。
半世总为天外客,一家今是故乡人。
回看东粤名山远,好补《南陔》乐事真。
莫问田庐在何处,洛阳季子本清贫。
注释翻译与赏析
诗句注释
- “行囊带得岭头春,荔浦珠江过眼频”:携带的行李中充满了岭南春天的气息,荔浦的珠江流经眼前。
- “半世总为天外客,一家今是故乡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漂泊如云外之客,如今终成为家乡之人。
- “回看东粤名山远,好补《南陔》乐事真”:回头望去,东粤的名胜山水遥远,好弥补《南陔》乐事的乐趣。
- “莫问田庐在何处,洛阳季子本清贫”:不必询问田庐的具体位置,正如洛阳的季子本已清贫。
译文
行囊装满了岭南春天的气息,穿过荔浦的珠江水。
大半生都在异乡飘泊,如今家是真正的故土。
回头看东粤的名胜山水,正好可以弥补《南陔》乐事的乐趣。
不必再问田庐的位置在哪里,因为就像洛阳的季子一样,我本来就是清贫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岭南奉老母携家返回闽地的旅程,以及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中的“荔浦”和“珠江”,不仅是地理标志,更象征了诗人心灵的归宿。通过对比“天外客”与“故乡人”的身份转变,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深厚情感和回归的喜悦。此外,诗中还隐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佳作,让人读来既感其美也思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