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勋臣多凋谢,自季春以来,得闻三耗皆恶,那堪又失北阙股肱,南洋砥柱;
一门事迹尽褒扬,值孟冬之始,忽报极峰亦颓,从此好寻伊吕伯仲,咸籍竹林。

【注释】

1、曾国荃: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心腹爱将,官至两江总督。1865年在南京城外击溃太平军精锐部队,立下大功。1869年因病卒。

2、三耗皆恶:三次战败。三耗,指三次战役失败。

3、北阙股肱:指曾国荃作为朝廷重臣,辅佐君王,保卫国家。北阙,古代宫城正门。

4、南屏砥柱:曾国荃是南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被称为“南屏”。

5、一事尽褒扬:曾国荃为平定太平天国而战,功绩显著。

6、极峰亦颓:指曾国荃在战争中身患重病,力不从心。

7、伊吕伯仲:指历史上著名的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等,他们都是杰出的宰相,曾国荃希望像他们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作者在哀悼曾国荃病逝的同时,也对其一生的成就给予了肯定和赞美。

诗的第一句“我省勋臣多凋谢”,表达了对曾国荃逝去的哀伤和怀念之情。勋臣,即有功勋的人或大臣。这里指的是曾国荃这样的杰出将领。凋谢,凋零,衰落。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哀愁,因为曾国荃已经离世。

第二句“自季春以来,得闻三耗皆恶,那堪又失北阙股肱”进一步描述了曾国荃的不幸遭遇。季春,农历二月,春天的开始。三耗,三次失败。北阙,古代宫城正门。股肱,比喻重要的辅佐者或助手。这些词语都表明了曾国荃在战争中的失败和失去重要辅佐者的悲痛。

第三句“南洋砥柱;一门事迹尽褒扬”则表达了对曾国荃的赞扬和纪念之情。南洋,指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砥柱,比喻坚定可靠的支撑。这句话意味着曾国荃作为南方的重要支柱,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这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曾国荃的描写,表达了对其一生成就的认可和对逝去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英雄的崇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