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真成以政学;相逢但愿由中行。
注释:来到这地方,真像以政学为宗旨;如果遇到朋友,希望他能够遵循中庸之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学问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庸之道的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了政治和学问,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同时,他也期望在与人交往中能够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平和的心态。
到此真成以政学;相逢但愿由中行。
注释:来到这地方,真像以政学为宗旨;如果遇到朋友,希望他能够遵循中庸之道。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和学问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庸之道的追求。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了政治和学问,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同时,他也期望在与人交往中能够遵循中庸之道,保持平和的心态。
诗句释义 1 讽谕岂无因: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讽刺或教化功能的一种看法,认为诗歌的创作和传播是自然而然的。 2. 乐府正声熟人口: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这里指的是古代的乐府诗歌,通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教育意义。这句话意味着这些乐府诗歌已经成为人们口中流传的经典,深入人心。 3. 行藏何足辨:行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行为和德行,意指人的行为和德行并不需要过分强调或区分。 4.
【注释】 孤筱:孤独的芦苇。白莲:指荷叶上的水珠。 【译文】 庭前深夜的细雨在摇曳着一株孤高的芦苇;门外野风吹开一朵洁白的莲花。 【赏析】 “露筋祠联”,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使景物有了灵性,而这种灵性,正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第一句“庭前夜雨弄孤筱”,以景写人,以人写意。“弄”字,既表现了雨点轻拂的动作,又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解析】 “远看疑画”是说,从远处望,五显庙的轮廓好像一幅图画;“近似诗”,是指庙内殿廊轩窗、楼阁亭台,布局布置又如一副楹联。“及至身到其间,又觉诗画皆无着手处”,是说走近庙内仔细察看,觉得庙内的建筑既像画中,又像诗里,但到底还是画和诗所不能表现的那样神奇美妙。这一句中的“诗画都无着手处”,是说诗人在欣赏了庙宇的景色后,又进一步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对这神奇景象的感受和认识。
【注释】 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任苏州、苏州刺史。祠联:祠堂楹联。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苏州官似谥,本清才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指韦应物的诗风和政绩。 【赏析】 此联是赞美韦应物之词,赞颂其为官清廉,为政有方,政绩卓著。上联突出其人品,下联突出其政绩。“传”即传记,这里指的是《唐史》上的传记。“偏遗”——偏颇地遗漏了。“合循吏儒林”,指韦应物的政绩与品德,如古代的循吏和儒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明朝人陈鹏年。 “洛蜀任分门,惟楚有才,增赋肯凭官似虎”:意思是说,在洛蜀两地,可以分道扬镳,而楚国人才出众,却要增加赋役,难道不怕像老虎一样凶恶的官吏吗?这两句诗是诗人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封建统治者加重百姓负担和苛政酷法的强烈愤慨。 “河淮方夺路,如尊乃勇,拯民忍使国无鸠”:意思是说黄河淮河正在夺路狂奔,但像您这样的大官
【注释】魁星阁:旧时科举考场中用以祭拜魁星的阁楼。彩笔:指用彩色毛笔,这里代指文才。气象:指气度、格局。文昌:指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入:进入。新:刚刚出现。有光辉:指有所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彩笔、奎星阁、气象、文昌等为喻体,将人才比作魁星和文昌,抒发了作者自己渴望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思想感情
我们需要分析诗句的内容和含义。 1. "侧同幽人居":这里的“侧”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类似于“幽人”的居住地,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而“居”则指的是居住或居住的地方。整句诗可能在描述诗人与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共同居住在这样一个地方,过着清静的生活。 2. "水木明瑟":这句话中的“水木”可能指代的是自然环境或者某种景观,而“明瑟”在这里可能是指清澈、明亮的湖泊或溪流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内容上,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②情感上,可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作答,如用典、化用前人诗词,借诗歌中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等都值得注意;③主题上,要联系历史背景及诗词的内容分析,有时还可把诗词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作答;④语言形式上,要注意词性活用,及特殊句式的正确运用。 题干是:况钟祠联
【注释】 爽气挹天平:清爽的气候如水一样滋润着大地。 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计。 如此象:如此的景象,如此的情景。 雄藩称地户:雄壮的藩王统治着广大的土地。 湖光江色照余心:湖光江色照亮了我的心。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二句写景,点出了作者在江苏藩署时的心情;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爽气挹(yì)天平”一句,意思是说清爽的气候如同水一样滋润着大地
仙李园镜亭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在清初的桂林李园,有一座名为镜亭的亭台,亭旁有一条小舟,名曰“恰受航”。此联便是题赠于这亭台和舟船,其内容是:“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赞美。 诗句的第一句“灌池才深四五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里的“灌池”指的是一个水塘或者池塘,而“才”字则传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
注释: 三管:即三部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 癸水辰山:指代吕璜的出生地。 都暗淡:全都黯淡无光。 千秋:指长久的时间。 存定论:留下了定论。 乡贤:乡间有德望的人。 名宦:名声和职位。 伫馨香:等待芬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吕璜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吕璜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吕璜的生平事迹和其影响,表达了对吕璜的敬仰和怀念。同时,通过对“三管”和“癸水辰山”等关键词的运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出将入相,垂五十年,功比汾阳,寿同潞国”,此联以汾阳王郭子仪、潞国夫人董氏为榜样,自比。“扫穴犁庭”,指扫清了敌寇,平定了边患;“越三万里”,泛指南北边疆;“昔追定远”,指昔日追击匈奴
诗句解释 1 尹文端厚泽深仁:尹文端,通常指的是尹继善(1654年-1723年),他是清朝的名臣,以治理地方著称,其为人宽厚、仁爱。这里用“尹文端”指代他。 2. 重见江乡说遗爱:这句话意味着在尹继善去世之后,人们再次见到他的家乡,并讲述他对家乡人民的关爱和恩惠。 3. 陈恪勤精心果力:陈恪勤可能是陈宏谋(1690年-1771年),清代名臣,曾任兵部尚书等职,以勤勉和忠诚著称
【注】: 荆州府:指明代的荆州府,治所在今湖北江陵。 厅事:官署中办理事务的地方。 联:对句,上下句字数相等。 求:谋求,追求。 便:适宜,得当。 皆可:都可以。 与人言:与人为伍,与民为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厅事”为主题,通过对厅事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追求民众利益、关心民生疾苦的理念。 首句“政惟求于民便”,意思是政治上只希望人民生活安定,百姓得到满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做此题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欲知世味须尝胆”,是说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得世事的艰辛;“不识人情只看花”,意思是如果只看见表面的美,就会看不到其中隐藏的丑恶。所以,要想知道世间的真相,就必须亲身体会生活的苦乐,感受人间百态。 【答案】
仙李园镜亭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在清初的桂林李园,有一座名为镜亭的亭台,亭旁有一条小舟,名曰“恰受航”。此联便是题赠于这亭台和舟船,其内容是:“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赞美。 诗句的第一句“灌池才深四五丈”,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里的“灌池”指的是一个水塘或者池塘,而“才”字则传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