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发哀吹,旷野多悲风。
生存亲戚意,焉能达殡宫。
形骸本虚器,况乃争鸡虫。
遥山带长薄,槁木犹飞蓬。
高坟何嶕嶕,骨肉将为融。
安得刘伶锸,先时为发蒙。

下面是对《女弟章兰修 哀辞三首 其三》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薤露发哀吹,旷野多悲风。
    薤露之风吹动,旷野中满是悲伤之风。
  • 生存亲戚意,焉能达殡宫。
    在亲人的生存面前,我怎能到达丧礼的殿堂。
  • 形骸本虚器,况乃争鸡虫。
    人的身体本就如虚设的容器,何况争夺那些鸡虫得失。
  • 遥山带长薄,槁木犹飞蓬。
    遥远的山峦环绕着广阔的天空,即使是枯槁的树木也如同飞蓬一般无定。
  • 高坟何嶕嶕,骨肉将为融。
    高大的坟墓显得如此孤独,骨肉之情即将融化。
  • 安得刘伶锸,先时为发蒙。
    怎样才能得到刘伶的锸(一种挖掘工具),以便在生前打开智慧之门。
  1. 关键词注释
  • 薤露:一种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悼之情。
  • 旷野:广阔无垠的原野。
  • 亲戚:指家人或亲朋。
  • 形骸:身体,比喻人的精神或生命。
  • 嶕嶕:形容高峻、孤单的样子。
  • 骨肉:指血缘关系密切的家人。
  • 刘伶锸:传说中的一种工具,用来开启智慧之门。
  • 发蒙:启发智慧,开导愚昧。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旷野之中的悲哀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悼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薤露”象征着哀悼之情,而“旷野多悲风”则传达了这种哀伤弥漫在整个空间的感觉。诗人以“生存亲戚意,焉能达殡宫”表达了面对亲人去世的悲痛,以及无法亲自到场参加葬礼的无奈。

诗中还通过比喻“形骸本虚器”,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虚无;而“况乃争鸡虫”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纷争中迷失自我的痛苦。最后,“安得刘伶锸,先时为发蒙”则透露出诗人渴望通过某种方式启迪智慧,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死亡和宇宙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艺术美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