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蔼青淑,嘉德难具陈。
空谷发兰芽,恶露殊荆榛。
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
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
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
注释:
暑夜感怀 二首其二
春晖蔼青淑,嘉德难具陈。
空谷发兰芽,恶露殊荆榛。
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
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
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
译文:
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美德难以充分表达。
在空旷的山谷中,兰花的嫩芽破土而出,但恶劣的天气让荆棘丛生。
一旦失去生命,灌溉和养护需要他人的帮助。
谁能知道,那些寄生的草呢?他们无知地生长在别人的土地上。
它们与自己的根源相互辉映,谁能判断它们是好是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兰花和恶露(杂草)的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首句“春晖蔼青淑”,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景象。这里的“春晖”指的是春天的阳光,“蔼”是形容光线柔和、温暖的意思。“青淑”则是指春天的气息清新、优美。这句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嘉德难具陈”,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德难以充分表达的感慨。这里的“嘉德”指的是美好的品德或者美德,“难具陈”则是指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德与言语之间的差距的深刻认识。
第三句“空谷发兰芽”,描述了兰花在空旷的山谷中生长的场景。这里的“空谷”指的是山谷中的空旷地带,“兰芽”指的是兰花的嫩芽。这句诗以兰花的生长环境为喻,暗含了诗人对于逆境中保持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第四句“恶露殊荆榛”,则通过对比恶劣的环境来强调兰花的生命力。这里的“恶露”指的是不良的环境,“荆榛”是指荆棘丛生的土地。这句诗通过对比,突显了兰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够顽强生长的特点。
第五句“一朝失所天,溉养需路人”,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这里的“一朝”指的是某个特定的瞬间,“失所天”则是指失去了生活的基础或者依托。“溉养”是指灌溉和培养,“路人”则是指他人的帮助。这句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人生在世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生存的道理。
第六句“焉知寄生草,懵然胡与秦”,则进一步强调了寄生现象的存在以及人们对于这种现象的认识。这里的“焉知”是疑问的语气词,“寄生草”指的是依附在其他植物上生长的草类植物,“胡与秦”则是古代方言,意为哪里去。这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寄生现象存在的质疑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评价。
第七句“同根本相耀,谁能判参辰”,则是通过比较和比喻来强调事物的本质区别。这里的“同根本”指的是事物的根本相同之处,“相耀”则是指相互照耀,“判参辰”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天体运行的规则,指星辰的位置变化。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对于事物本质区别的认识,也暗示了对于宇宙规律的了解是必要的。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道德、命运等方面的看法。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